子料中有一種褐黃色的料子被稱為黃沁料,實際上黃沁料顏色的成因與山料的糖色是一樣的,黃沁料的顏色也有由外向內逐漸過渡的變化,是后期沁入的三價鐵離子浸染致色,這是沒有爭議的事實。因此黃沁料和糖色屬于一類品種,兩者的黃色都屬于褐黃-黃褐色,有深淺不同的變化。
和田玉的黃玉的顏色是原生的,是一種特征的端莊的黃色,一種微微帶有黃綠色調的嫩黃色。顏色淺了不能稱為黃玉,顏色偏綠叫“黃口料”(黃綠色的青玉),偏褐色又顯色氣不正。顏色純正的黃玉產量很少,價值不低于羊脂白玉!
在劃分糖玉和黃玉這一點上,鑒定分類時考慮的是將原生顏色的劃分為黃玉,次生氧化致色的劃分為糖玉。新疆的檢測中心不是從最近,而是從1985年出版的專著《新疆的寶石和玉石》就是這樣劃分的。這樣分類遵循的是巖石礦物學的基本分類原則:成因分類、成分分類、結構分類等等。軟玉(和田玉)畢竟是巖石和礦物,而巖石礦物的分類也是一門科學,依據科學所原理制定的分類方法才能指導商業的正常運作。
不過,自然界中玉石顏色的變化是連續的,有時候原生和次生氧化的顏色各占有一部分,往往就會出現“騎墻”的問題。碰到這種情況,就需要鑒定人員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也要注意在實際比對時使用標準樣品。
很多玉石愛好者甚至一些機構仍然不能準確區分煙青玉和墨玉,區分深色的青玉和黑碧玉。在玉料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黑石頭”經常冒充墨玉。學習并掌握好分類原則,結合實踐,我們就可以清楚的區分這些疑難品種。
界限劃分清楚,鉆空子的余地就小了一些,不必擔心,只要東西好,糖玉、青玉一樣能賣好價錢。
“喜歡玉石不是喜歡名字,而是它們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