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美玉奧運終結緣
"從2004年8月3日至今,我的電話就沒斷過。"面對記者,新疆和田地區工藝美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程建中先生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興奮與自豪。正是由于他的識玉與惜玉,一塊重達208公斤的玉料方得以在深藏險山十年之后守得云開見月明;正是由于他的親自護送,才有了那兩方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完美結合的奧運徽寶。作為"新聞背后的新聞",程建中和以他為法人代表的和田工美,可說是新疆和田玉從業人員和生產企業的一個代表。
新疆和田地區工藝美術有限公司地處新疆和田市,脫胎于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存在的和田玉石礦,2000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以月海軒為商標的產品在業內享有很高聲譽,并以其高品質、高品味而成為和田地區對外交往的一個經濟窗口。公司先后接待過江澤民、喬石、朱镕基等多名黨和國家領導人,設計制作的產品更是屢獲殊榮,F擺放于人民大會堂新疆廳的嵌玉屏風《手鼓舞》就是該公司的杰作。1997年香港回歸時,由上海市政府贈送給香港特區政府的21朵羊脂白玉蘭,也是由和田地區工藝美術公司提供的原料。 正是基于良好的基礎和較高的起點,故而在北京申奧成功后,奧委會決定用名石雕制奧運徽寶之時,就已將和田玉作為備選材質之一。最終其他材質因為種種原因紛紛落選,和田玉成為最后的贏家。
懂玉的人都知道,琢玉通常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藝,這次雕琢奧運徽寶卻恰恰相反,是先有設計方案,再找材料,而且必須是用一塊料琢出兩方一模一樣的徽寶。設計方案不可更改,這就增大了選料的難度。負責設計及雕琢徽寶的北京工藝美術公司一開始想選用羊脂玉,但程建中憑其對和田玉資源的了解,確定要找到符合要求的羊脂白玉料幾乎不可能,在他的建議下,有關部門決定改用和田青白玉雕制徽寶。"此時,我心里多少有點兒底--符合尺寸要求的玉料,我藏著5塊呢。但去皮以后怎么樣,誰都說不準。"
接到工美集團的委托已是四月初,程建中臨危受命,立即回到和田組織人力從藏寶之處--位于和田地區西南面的棋盤河上游、昆侖山深處的密爾岱玉礦將五塊玉石送下山,并從中精選了重達400公斤的兩塊優質青白玉送至北京。據程建中介紹,密爾岱玉礦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交通極不便利,為了將玉料運下山,工人們用盡人背、毛驢拖、駱駝拉等各種辦法,才將玉料運到山下的棋盤河,而后又用了十幾天,硬是將重達4噸的玉料從結了冰的河床上拖到了相距60公里的公路上。送至北京的兩塊中的一塊開門子后沒有任何瑕疵,而且正好符合設計尺寸。由于時間十分緊迫,程建中竟沒有為這塊寶貴玉料留下包括照片在內的任何資料。他說,當時只知道此玉與奧運會有關,但沒想到竟是用于制作徽寶,至8月3日"真相大白"后,程建中也感到萬分驚喜。
談起和田美玉與奧運徽寶的緣份,程建中用四個字概括:天作之合。他說,用于制作徽寶的那塊玉料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發現,但一方面是受運輸條件所限,二來也不舍得輕易用掉,所以一直將她藏在深山之中。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塊玉在深山之中苦等十年,也許等的就是這一天吧。

2008北京奧運徽寶—中國印 新疆和田地區工藝美術有限公司榮幸提供玉材
文章錄入:小嚴 責任編輯:小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