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出于對水晶這種玉石的珍愛,曾賦予它一串極富美感的雅稱。一個古稱,一則典故,一種美譽,一段異趣。 水晶,中國最古老的稱法叫水玉,意謂似水之玉,又說是“千年之冰所化”。唐代詩人溫庭筠《題李處士幽居》寫道:“水玉簪頭白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水玉一詞最早頻繁出于《山海經》:“又東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司馬相如《上林賦》曰:“水玉磊河”。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瑩如水,其堅如玉”的質地。 《山海經》中,水晶又被稱作水碧:“又南三百里,日耿山,無草木,多水碧”,郭璞注:“亦水玉類”。這種稱謂常被文人所引用,晉代郭景純《璞江賦》道:“ 瑰,水碧潛 ”。 水晶又有人稱它叫玉瑛!斗饒D》載:“美石似玉,水精謂之玉瑛也! 水晶為何稱為水精?《廣雅》有巧解:“水之精靈也”;李時珍則說:“瑩潔晶光,如水之精英”。細加考究,此稱還蘊含濃厚的宗教意味呢!水精一名,最初見于佛書,后漢支曜翻譯的《具光明定意經》說:“其所行道,色如水精”。后來,在安世高翻譯的阿那 邸化《七子經》中,水精被列為四大寶崐藏之一,支婁迦讖譯成的無量清凈《平等覺經》稱,水精為七寶之一。 佛家弟子確信,水晶會閃射神奇的靈光,可普度眾生。于是水晶被尊崇為菩薩石!墩勗贰氛f:“嘉州峨眉山有菩薩石,形六棱而銳首,色瑩而明澈,若泰山狼牙上饒水晶之類”。 《廣雅》稱水晶叫石英,色白如瑩者又叫白 。 為附的異形字。司馬相如《子虛賦》就有“雌黃白 ”之句。蘇林解釋:“白 ,白石英也”。 《庶物異名疏》中說:“水精出大秦國,一名黎難”。結晶完整的水晶晶體,就如參差交錯的馬齒,所以人們又叫它馬牙石。先民們最早用它研磨成眼鏡片,因而送它一個眼鏡石的綽號。 水晶有通稱,也有俗稱。廣州一帶稱水晶叫晶玉,又名魚腦凍;江蘇東?h山民發現水晶會“竄火苗”,于是給它起個放光石的俗名。 世間一物多名,不足為奇,而像水晶擁有這么多的別稱,實不多見。瞧,從水玉、水碧、白 、玉瑛、水精、石英、黎難、晶玉到菩薩石、馬牙石、眼鏡石、放光石、千年冰、高山凍、魚腦凍等等,簡直構成一部奇石鑒賞史。
文章錄入:小嚴 責任編輯:小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