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件以王維筆下的《桃源行》為藍本,大膽地演繹了一幅桃花春水、漁翁垂釣、日出云中、霧藹蒙蒙的世外桃源。以白、糖共生的大塊玉料琢之,白玉晶瑩潤澤,糖玉則色濃均勻,臺屏以糖玉巧雕山崖、奇石,刀法簡練,肌理分明,近景以白玉琢兩岸的桃花盛開,枝干糾結,一老翁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持竿垂釣,悠閑自得,中景琢一拱橋,連接兩岸,遠景碾遠山、樹林、屋宇靜立于飄渺的云霧間。其中魚竿、拱橋以鏤空技法雕琢,展現不同的空間層次,視線瞬間拉長許多,雖未刻意雕琢春水,但在糖玉兩岸、山崖、遠山的襯托下,加之和田白玉溫潤柔和的質感,頓覺一江春水由近及遠,穿過拱橋,環繞遠山,東流而去,營造了一個水天一色,煙雨霧藹的桃源清晨,這樣的美景足以任遐想馳騁了。背面,淺琢幾條水紋,給人以江水入海的視覺感受,前后呼應,融為一體。金泥書王維的《桃源行》詩句,點明主題。
整器層次分明,繁簡從容,想象豐富,意境優美,在一塊厚度有限的平面上,營造如此完美的桃花仙境,視野變得如此開闊,不得不承認工藝大師的匠心獨醞以及美玉帶來的視覺美感,是天工與人工兼融的藝術佳作。
文章錄入:htjade 責任編輯:和田工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