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卡里布地區(位于加拿大西部)發現的北美碧玉用品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但是直到19世紀50年代的淘金熱時期,該地區的碧玉才被中國礦工在弗雷澤河發現而由此進入市場。他們從這兩個地區將碧玉原料運送到中國,以進行加工。一些高品質的原料被王室宮廷拿走,并成為其收藏的一部分。從那以后,加拿大的碧玉一直被源源不斷地進口到中國。

從1885年到1949年,加拿大的碧玉通過不同渠道進入中國市場,但數量相當有限。原料的不足使其變得相當昂貴。上世紀30年代初,在當時四大著名的玉雕師之中,有一位大師將一塊產自不加拿大的巨大碧玉原料雕刻成了一件優質的雕刻品。據報道,這一原石是在一次拍賣會上以6000銀元的最終成交價格獲得的。那時候,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工作的人平均年收入的最佳估計是250銀元。這意味著一個普通的城市工人不得不工作24年才能掙到足夠的錢來購買碧玉原料。

上世紀80年代,玉西集團的梅克皮斯收購了經營失敗的玉石開采公司。那時,幾乎所有碧玉都被出口到臺灣。臺灣市場不能消費掉所有的產品,并把大量的原料雕成小飾品和極其廉價的珠寶用于國內市場以及出口。中國大陸的市場此時尚未開放,廉價珠寶市場提供了足夠的需求來幫助發展加拿大的碧玉產業,并使其在近30年的時間里占據主導地位。梅克皮斯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初,在舊金山唐人街的旅游商店里,6-8毫米的高品質的碧玉珠鏈每條5美元。

玉西集團于1986年開始向中國出口軟玉,并發現市場對產地為加拿大的軟玉的抗拒。然而,梅克皮斯仍然對中國軟玉市場的未來有信心。1987年9月份國家地理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他的話:“我的秘密武器是中國。我已經打入那個市場了。去年我賣出了104噸:100噸賣給了中國,只有4噸賣給了臺灣!2000年后,隨著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國的需求急劇增加。軟玉是翡翠的一種非常實惠的替代品,但與過去幾十年相比,它的價格高了很多。

當梅克皮斯去和田的時候,他發現大多數綠色的和田玉實際上是來自加拿大。當地的商人把這些碧玉以和田產地的名義來售賣,以利用這一材料的壓倒性的歷史聲譽并獲得更高的價格(Glaude Adams,2009年)。
如今,加拿大和俄羅斯的碧玉在中國都更加受重視。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愿意向消費者披露他們貨品的真實產地,但在當地市場上,將所有的軟玉產地歸為和田的現象仍然相當普遍。2012年在當地的和田玉交易中心,500到600家店鋪中只有5家在結轉新疆瑪納斯碧玉的庫存。最近的報道表明,這種情況仍然是一樣的。

西伯利亞碧玉在20世紀90年代初通過中國黑龍江省的邊境貿易城鎮東寧首次進入中國市場。在東寧,有一百多名軟玉商人在做生意。從2005年到2011年,由于原料的短缺,白玉的價格從每公斤500美元飆升至1萬美元,這讓大多數消費者難以承受。這就為大量價格合理的碧玉進口到中國提供了機會。2005年至2008年間,西伯利亞碧玉獲得了中國消費者的極大關注。來自#7號礦的手鐲和珠子成為了消費者的最愛,而來自#10號礦的原料則主要用于雕刻。

碧玉市場的發展最重要的事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獎牌材料包括產自中國的軟玉。中國政府創建了一個教育和宣傳活動來解釋它的重要性。這完全改變了中國的軟玉市場,致使其需求和價格增加。在奧運會前,來自加拿大的頂級品質軟玉原料價格是每公斤20美元。如今,頂級品質的售價在每公斤200美元到2000美元之間。

北京奧運會還提高了從俄羅斯進口的碧玉的價格,特別是從#7號礦獲得的優質原料。2008年以后,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形成了一種碧玉從礦山到市場的關系。俄羅斯的軟玉交易和雕刻中心在北京、哈爾濱、河南以及東寧和滿洲等邊境城鎮形成。

在意識到碧玉的巨大經濟潛力時,俄羅斯的礦工和經銷商們不斷提高軟玉原料的價格。與此同時,俄羅斯政府也限制了向中國出口的軟玉。這兩個因素給中國企業主帶來了壓力,并導致軟玉價格進一步飆升。在2013年初,俄羅斯碧玉原料被進口,其平均價格約為每公斤500美元至650美元。到2014年底,東寧市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000美元左右。2015年,高品質的具貓眼效應的俄羅斯碧玉原料的價格達到了每公斤5萬美元,而非高品質貓眼原料的價格則是每公斤2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