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想法的不斷延伸、設計是謀劃,而制作是具體的實踐。一件好的玉雕設計與制作,它都是由玉雕設計師所創作構思設計制作而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或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魅力的欣賞品。玉料豐富的顏色和玉質為制作中巧妙設計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亦使玉制品生動、自然、富有文化氣息,而使世人更加真愛。每一塊原石都有著不同的紋理,有著獨特的意境,都有儒釋道精神內涵“不立文字”的體現;每一塊原石都有著不同的皮色,有她特有的生命。 我國近代著名的美學大師朱光潛說過,美是什么?美是心與物的結合!而玉雕之美不更是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藝術之美的結合嗎。在設計創作時我們提倡不去施加外力而使其改變“玉”原本的自然之性。而“尊玉施藝”就是知玉性、知人性,把自然哲理與人生哲理緊密結合,善待自我,尊重玉性,養天地之正氣,弘揚玉道精神,用情感施以藝術,使玉文化發揚光大。 在設計制作時與玉石的自然肌理、色彩、玉質等發生著共鳴,表達玉的聲音,淡泊寧靜,清遠澄凈。主張與玉合作下的自然美、人文美、藝術美融合,追求“大道至簡,美玉心琢”的藝術效果。 一個懂美的人,才能創造美;一個有著良好美學素養的人,才能做好玉雕的設計創意;一個有著深厚文學素養的人,才能將玉文化精神,由內而外的表達出去。而要了解玉雕文化作品的創意與設計,首先就要了解工藝品和藝術品的區別。 我們從一個幽默的比方來引入這個話題,如果說一個理發師他只會理平頭,那么所有找他理發的朋友們都會被打理成小平頭,這就是工藝品。那么還有另外一位理發師他會根據每個人的頭型、氣質、年齡、以及職業特征來精心設計并配合高超的技藝使理發者煥發一新,這就是藝術品。 從創作性質上來說,工藝品是制作型表現,以工藝為主!熬媲缶、巧奪天工”是工藝品創作的最高追求。而藝術品是創作型的表達,以文化為訴求,以精神為內核,是高超的技藝合作下的產物。因為天工不可“奪”,我們要提倡的是與“玉”的合作,實質是在與自然合作。努力去做到“道法自然、巧合天工”的藝術效果,在創作上“重道輕術”一切合乎道的發展規律去施藝,做到“尊玉施藝,大道至簡”。 在理清了工藝品和藝術品的區別后,讓我們著力來講敘,創意與設計在文化中的重要性,曾經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個藝術家,在景德鎮以自己的創意設計了一件陶瓷作品,并請景德鎮的師傅按照他的設計給制作出來,在西方的一次拍賣會上以500萬成交,而同樣的工人也做了一件,但價值無法提升上去,因為格局范圍上升不到藝術品范疇,附加值不高。 那么差別在哪里呢,這里面起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創意與設計,從廣義角度來說,創意和設計是貫穿一件文化作品從材質到銷售的整個過程,在文化商品的價值鏈上處處有設計環環有創新。而站在整個產業的高度來說創意和設計也是實現從“制作型”向“創造性”轉變的最重要抓手。 既然創意設計如此重要,那我們應如何才能做好創意與設計呢?創意不是子虛烏有,設計也不是無病呻吟。創意的目的是藝術化的表達,是為了傳情達意,而藝術的要求是有感而發。這就要求一位優秀的設計師要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和藝術素養,還要有足夠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如別人看到的是一顆柳樹,而設計師能夠看到整個春天,乃至感知隨風而來的心情,很難想象一個不知道黃金比例、老莊哲學、唐詩宋詞,沒有創造思維的人是很難創作真正意思上的玉文化藝術品! 其實先哲們對書法藝術上的認知與總結,對我們今天玉雕創作仍有很大啟發。中國的書法藝術由來已久,而書法藝術可以說貫穿古今,是中國文化和藝術發展的縮影,也是東方文化精神化物了的體現。蘇軾提出了“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說明一個人學識修養直接影響書法創作。 通過蘇東坡對書法藝術的見解啟發了當代玉雕藝術的創作,一個玉人的文化素養、美學素養不也必然影響了后期的玉雕創作嗎,如果一個玉雕師拿到一塊原料在眼里都是觀音、都是貔貅,那么這樣的創作不就是千遍一律,何來藝術創作?何來玉文化表達?何來藝術精神? 所以,每一位從事玉雕創作的朋友們,在玉雕創作之余,都應該勤加學習,不要忘記了給自己“充電”。只有一個具備“良好的道德節操、藝術素養、文學素養、美學素養、專業技能”的人,才能創作真正的藝術,一個屬于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藝術。
文章錄入:小嚴 責任編輯:小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