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青海料都被視為一種不太好的料子,論和田玉的料子,自然是來自新疆地區,然而僅靠新疆一個產玉地區,是很難滿足人們需求的,何況我們看玉,通常只看玉質,對于產地并不一定要強制某地,買玉主要還是看有沒有緣分,而且我們玩玉,對各個地方的玉都要有所了解,中國玉石的文化和精神是共通的,部分地域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青海料里幾個品種。 野牛溝料 這種料子產于野牛溝拖拉海溝一帶,特征就是玉石外面包裹一層不薄的糖皮,而不同時期產出的糖皮顏色與薄厚不同,青海野牛溝料是典型的“賭石”,風險很大,通常被稱為“糖包白”,外面包裹著一層厚厚的漿皮,多數時候從外表看不到里面是否有玉石,更談不上玉質的好壞,據說,其賭性相當于翡翠的“蒙頭豬”。賭成功的概率最多為25%左右。 野牛溝料呈窩狀產出,故稱雞窩料,斷面呈肉絲狀,屬青海玉種優秀的玉種,白色純正,顆粒又細膩,而且玉礦料地穩定,又不具青海料通常的“水透感”,膠質感強,靈氣很足,所以也被稱為青海料中的“羊脂玉”。 不過該玉肉四周有過渡狀、芝麻點狀的麻點較多,越靠近白色玉肉,麻點就逐漸減少乃至消失,又稱之為“麻糖”料,糖色也侵染嚴重,對玉肉利用有影響,不過現在野牛溝料基本上很難開出料子來了,本身產出規模就小,市場上的成品或原石也并不多見,現在價值可預見。 陽山白皮料 青海白皮料非常少見,多分布于礦脈附近的殘積坡,該料因為常年處在淺地表之地,散落于陽坡為次生料,受光程度好,氧化充分,所以原料表皮常帶有紅皮或黃皮,開出來的來自顆粒細膩,硬度與密度也較高,白度非常好,相對野牛溝料稍顯透明,因為敲擊聲似‘鋼板’,青海當地俗稱它為鋼板料,也可以說相當于戈壁料,屬于老礦料,目前礦區基本上也開不出料子來,而市場上懂這種料的人也很少,同時市場罕見。 礦帶料 此種“礦帶料”又稱“礦帶白皮料”,即霧白皮料、白皮料等有多種,均為礦帶原生料,共同特征是在玉石的表面上,往往有一層類似“霧”狀物淺淺地覆蓋,這倒與翡翠的“霧”極其相似,它的霧色從奶白色到奶黃、淺黃灰等有很多種,或極難形容其色澤,可稱“白皮料”和“黃皮料”,據說礦帶料也是青海山料中最好的品種。 特點:這兩種玉料顆料細膩,成品率高。最明顯的是這種玉石拋光后“返色”好,白度佳,尤其是外部霧狀層越均勻的玉料玉質越好,市場上許多高檔手鐲就是這種料,現在已基本枯竭。 干漿白料。 該料呈條帶狀分布,特征是玉和漿界限分明,漿皮呈大塊碎裂狀,似龜裂,故稱干漿料,該料子顆粒細膩,油性足,但顏色不均勻,偶有竄漿。 "粗”種白料。 該料在橫截面上顯現似“米豬肉”粒狀,故稱"粗種料”。但當切開后顆粒細,油性足,尤其邊緣有“糖”時(其實是氧化相對充分),這種白玉較一般昆侖玉不透而有凝重感,新疆人非常喜歡,多“視”之為95于田料。 “陰山料”。 “陰山料”即黃皮料,昆侖玉黃皮白料出產于礦山的陰坡,受光程度較差或在沙土中掩埋,由于受沙土中鐵元素的長期侵染影響,玉石表面多呈金黃色,類似和田籽玉的灑金皮或秋梨皮,故又稱“土皮料”。黃皮白料多埋藏在陰坡面4~8米深的風積土(沙)層中,其成因主要與古代昆侖山的地質劇烈變化有關,風積沙(土)的因素次之。此種白玉特點是玉質比“陽山料”更細膩,但顏色均勻性差一些。 新料。 主要產于三岔河玉礦、油性。脂份。凝重感較拖拉海玉礦相差甚遠。前七種玉礦已隨開采深度的加深基本枯竭。 “水線料”。 “水線料”又稱“多水線白料”。其特點是顆粒細,硬度高,密度大,白度好,品相佳。一般認為水線是由純凈的透閃石組成(亦有認為是硅灰石),是正宗昆侖玉的標志,玉質優良。這種玉料多數透明度比較高,顯得水氣偏大,有的玉料水線顯多、較粗。 “鼓肚子料”。 “鼓肚子料”即泡狀皮白料。因其表皮出露大量0.1~0.5毫米泡狀點,又稱“大白點料”,業內俗稱“起包子”或“長瘤子”,多為白玉中的優質好料。這種料形狀呈菱形規整的邊,為原始裂面,相互平行呈獨玉狀,往往無漿皮。一些料子中間多有微凸,似啤酒肚,故玉行中俗稱“鼓肚子”。該料一般返色性好,白度潤,顆粒細,無雜質,雖然玉料表面上有泡狀點,但多不進玉,只是料質略顯“透”明。 重點要說的是白皮、黑皮與黃皮料。 黑皮料九十年代初偶有發現,相當于和田玉中的羊脂玉,當時因為沒有保護意識,幾乎已絕跡,現無標本可見。土皮料埋藏于淺土層。玉質細膩。脂份高。氧化充分。有土色侵染。玉質相當于和田玉中籽料,F已絕跡。個別玉商及私人手中可見。 這兩種料畢竟數量有限,當來源枯竭時,人們不得不面對山料玉礦的巖層了。在這期間開采出了一批出材率極低的礦料,剖開大塊玉料,在極重極厚的僵白石料中心才有一小塊最白最細的頂級白玉,這就是白皮青海料,相當于95礦的于田料。 以上這些青海料,大多都已罕見,或基本枯竭,可能在海外市場還偶爾能見到早年流出去的料子或作品,且大多都為老料狀,大多質感料性都可媲美優質籽料的水準,所以英雄不問出處,只要玉質細膩純凈,溫潤度好,遇見這些稀有玉種,即使是山料,在籽料為王的時代,一旦遇到它們,又何嘗不是一種驚喜、甚至驚艷?
文章錄入:小嚴 責任編輯:小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