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玉圈子里,流行著兩種玩法,這兩種玩法分別是什么呢?一是玩肉的,二就是玩皮的了,這兩個派系一直存在著爭議。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現在玩子料喜歡皮色,也經常聽到有人說在古代和田玉是不留皮色的?墒鞘聦嵳娴氖沁@樣嗎?我們先看看下面這些圖:
清 青白玉帶皮鏤雕福祿萬代墜
清 白玉帶皮“鹿鶴同春”仙人煙壺
清中期 白玉帶皮青鸞獻壽帶扣改制蓋盒
元明 青白玉帶皮雙鵝銜穗珮
清中期 白玉帶皮蓮花鱖魚
清中期 白玉帶皮俏雕輕舟泛湖鼻煙壺
清中期 白玉帶皮蒼龍教子小龍鉤
清十八 十九世紀 白玉帶皮巧作耄耋圖鼻煙壺
清 青玉帶皮雕仿古紋角杯及蓋
西漢 青玉帶皮雕高足杯
上面這些古玉雕件,來自國內的各大拍行。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古代,留皮的玉雕作品也是有的,甚至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帶皮色的作品,只不過在當時這一類作品流傳下來的比較少。
時光流轉,現如今的玉雕行業中,留皮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喜歡皮色的玩家大有人在,玉雕師在雕刻作品時,也會最大限度地保留皮色的完整性。
新疆和田玉棗紅皮白玉子玉掛件 金玉滿堂
新疆和田玉棗紅皮白玉子玉掛件 連連有余
玉是體、皮是衣,皮可以作為鑒別和田玉是子料還是山料的標志。另外,有了皮色加持的玉雕,加上玉雕匠人的巧妙運用,無疑可以給作品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