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層出不窮,和田玉界也不甘寂寞,最近涌現出不少“網紅”。
近段時間,“一塊籽料N萬成交”、“一大堆百元大鈔做‘底座’,上面放一塊玉石”的圖片或視頻不脛而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買家入場的熱情,助推籽料價格持續攀升。有玉友開玩笑說,籽料“網紅”常換常新,人民幣才是永恒的“角兒”。
小不點卻大名鼎鼎的“網紅”,恐非一塊和田玉小籽莫屬:料子不到10克,卻創出了10萬元一克炫目成交價!一時間,這顆小籽的“靚照”及其身價在朋友圈里瘋傳。
是什么原因讓這顆小石子的身價高達黃金價格的370倍以上呢?細看之下不難發現,這顆料子雖然小,但玉質白、細、潤,還帶有玩家最青睞的棗紅皮,更絕的是,玉石的上端還有一個純天然的棗紅皮“手書”的“佛”字,下部還似乎有一個蓮蓬!這在佛教信徒眼里,其價值不言而喻。
還有一個以前幾乎不被人關注的“網紅”,那就是切料機。最近,有喜歡切料“賭石”的網友將記錄開料過程的視頻發到網上,并配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和解說詞,諸如“一刀切開,可能班都不用上了”、“18萬買來的賭石,只切了一刀暴漲80萬”、“男子買的這塊石頭,切開后全場‘哇’,厲害了我的哥”之類。當然也有切垮的:“男子傾家蕩產買了一塊石頭,結果一輛路虎沒有了”、“100萬最后開出了5萬,真是欲哭無淚啊”、“5000萬賭石結果欠債1000萬,賭石市場究竟有多大風險”、“以為有大驚喜,結果卻太驚悚”……向賭性較重的玩家敲響了警鐘。
有一位真正的“網紅”,是之前到過深圳古玩城,如今在河南南陽石佛寺原石市場做生意的一位60來歲的“阿達西”(維語朋友的意思)。上個月到石佛寺,老先生見到我很是驚奇,忙不迭地跟我握手寒暄,問我“什么時候過來的?坐飛機還是坐火車?”,緊接著就是一句廣告詞“來了嘛,多買點我的玉”。只是他家的玉品質一般,在家門口照顧下生意還可以,要是跑這么遠來買普品,用經常坐飛機的玉友的話說,我不累,飛機累!
阿達西的名字我記不住,太長了。老先生表情很豐富,每當遇到砍價老手,他也能很有經驗地應對:買家給出的價格讓他很不滿意時,捂臉、顧左右而言他,甚至假裝發火的演技十分到家,并且多數情況下以他的勝利而告終——畢竟只有他才清楚面前這堆籽料的成本,比方一塊進價1000元的料子,他開價8000元,你費老鼻子勁砍到1500元,人家也有50%的利潤不是?
老先生成為網紅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很能吃苦:上午在玉市擺攤(石佛寺的原石市場只開半天),下午則到農貿市場賣大棗、核桃等山貨。難怪當地一些做直播的微商喜歡拍他——抬頭不見低頭見,這頭不見那頭見!
突然想起我上月去石佛寺買的一塊白玉籽料,如今也有點“網紅”的意味了:不少深圳玩家都很喜歡,一些玉友還將它拍成照片或視頻發到網上,收獲了不少異地玩家的點贊。
這趟去石佛寺還真撿了個漏。雖然買回來的大部分玉石玉器都只能說物有所值,或者略略物超所值,但這塊白玉籽料的實際價值卻遠遠超出了我到手的成交價:已經有好幾個玉友出價求購了,他們開出的價格都至少在原價基礎上翻倍,有的甚至給出了近3倍的價錢。
神奇的是,這塊料子重111.1克。之前國內的和田玉收藏大家楊占線曾經在他的書里反復提到過一塊他命名為“1111”的和田玉籽料原石,重量為1111克。據稱這塊料子后來以“很高的價格”賣給了一位收藏者,不過具體價位沒有透露。當然,好些年過去了,當時的“很高”現在看來也不過處于山腰的位置,并且以現在的和田玉籽料的供求關系,山頂還有多遠,甚至究竟在哪兒,恐怕誰也說不清。我這塊料子也有4個1,只不過中間多了一個小數點。相比楊占線賣掉的那塊“師兄”,我這塊“師弟”同屬白玉籽料,不過欠缺華麗的紅皮,屬于玩家們所稱的“光白籽”,但也勝在形狀好把握舒適,并且沒有大裂,也大致屬于收藏級的玩料了。
我把這塊料子命名為111.1。它也會升值到“很高”的程度嗎?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