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佩戴和收藏玉石早已成為一種追求時尚的象征。昆侖金玉是指自然界產出的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工藝品的以黃色為主色調的蛇紋石玉。因產自昆侖山脈海拔45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之中,其色澤金黃油潤而得名。蛇紋石玉是人類最早認識和利用的玉石品種,在中國距今約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蛇紋石玉器,并與和田玉、綠松石、獨山玉并稱為中國四大明玉。新疆地方標準DB65/T 3927—2016《昆侖金玉》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16年9月20日發布,2016年10月20日正式實施。
1、標準制定的目的與意義
為了更好地發揮新疆特色礦產資源優勢,規范昆侖金玉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制定了《昆侖金玉》地方標準。DB65/T 3927—2016《昆侖金玉》規定了昆侖金玉可直接定名為昆侖金玉(蛇紋石玉),促使昆侖金玉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走向標準化和規范化,對樹立和保護昆侖金玉的品牌、提升昆侖金玉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推進昆侖金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標準的主要內容
DB65/T 3927—2016《昆侖金玉》規定了昆侖金玉的術語和定義、鑒定特征、鑒定方法、命名規則、鑒定證書(報告)和標識的要求。
該標準的制定遵循科學、規范、實用、可操作性強的原則,并滿足昆侖金玉的開采加工、鑒定分級、科研教學和市場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2.1 鑒定特征及鑒定方法
昆侖金玉的主要組成礦物為蛇紋石,化學成分為(Mg,Fe,Ni)3Si205(OH)4,常見伴生礦物有方解石、滑石、磁鐵礦、水鋁石、白云石等。顏色主要以黃色、綠黃色、褐黃色為主,蠟狀光澤至玻璃光澤,半透明至微透明;折射率為1.55~1.57(點測);密度為2.416 g/cm3~2.463 g/cm3;摩氏硬度為3~6;具有葉片狀、纖維狀交織結構,可見黑色或白色礦物包體。
鑒定方法參照GB/T 16553執行。
2.2 命名規則
。1)直接定名為昆侖金玉(蛇紋石玉);
。2)經優化(浸無色油和浸蠟)的昆侖金玉,可不附注說明;
。3)經染色處理的昆侖金玉,定名為染色昆侖金玉(染色蛇紋石玉);
。4)在目前一般鑒定技術條件下不能確定是否經處理時,應備注“未能確定是否經××處理”或“顏色成因未能確定”等。
2.3 鑒定證書(報告)要求
標準中規定了鑒定證書(報告)的基本內容。
3、昆侖金玉及其相似玉石的鑒別
玉器市場上常見的與昆侖金玉相似的玉石品種主要有和田玉、金絲玉(石英巖玉)、大理石玉和玉髓等天然玉石,以及玻璃等人造寶石。通過肉眼觀察其顏色、光澤、透明度,放大檢查其內部結構和表面特征,以及實驗室折射率、密度和摩氏硬度測試[1],可以容易區分鑒別他們(見表1)。
4、昆侖金玉的質量評價
昆侖金玉的質量主要根據顏色、光澤、透明度、質地、凈度和工藝等影響因素進行評價,分為四個等級(見表2),其中以金黃色、玻璃光澤、半透明、無瑕疵、無裂隙者其價值最高。另外,昆侖金玉原料的質量評價也應考慮塊度因素,在其他因素相當的情況下,塊度越大越好。
5、結語
地方標準DB65/T 3927—2016《昆侖金玉》規范了昆侖金玉的定名,奠定了昆侖金玉鑒別和質量評價的基礎,推進了昆侖金玉標準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昆侖金玉市場的健康發展,對維護消費者權益和提高昆侖金玉的市場附加值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