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寶石原石和閃亮的成品,但是你肯定不知道一顆原石要經歷怎樣的步驟才能成為我們的首飾上熠熠生輝的寶石,每一種閃亮的寶石成品,都凝聚著寶石切割師們的心血與智慧,一起來看看寶石工匠分享的寶石切割過程吧。
首先拿一顆紅寶石切割過程做實例。準備一塊紅寶石原料,在燈下仔細查看寶石的形狀特征以及內部結構,方便下一步切割。放在電子秤上秤重量。量原石的尺寸。
刻面寶石的加工需要很多的工序。主要的幾道工序有:開料—沖坯—粘膠—圈形—研磨—拋光。開料之前必須戴上勞保手指套,以免手指被割傷。
開料:原石內部有幾道裂紋,所以要把原石盡量按裂紋方向切成幾小塊。
沖坯:選一些相對鋒利的磨盤準備沖坯,把切割好的原料放在研磨盤上打磨,手工圍出個大概的形狀。這時候圍好的寶石一般都稱之為石坯。圍出一個大概3克拉的橢圓形石坯。
粘膠:先把石坯放在鐵盤上加熱,溫度大概達到可以融化粘膠,在打磨的時候石頭才不易脫落。往粘桿上添加粘膠。把加熱好的石坯粘在粘桿上。
粘膠時一定要調整好石坯的角度,如果粘歪了打磨時不但對原料造成巨大浪費而且還會導致成品的變形。進一步加熱讓粘膠更好的融合在石坯上。把石坯放在專門的粘石工具上壓一壓,進一步穩固寶石。
粘好的幾顆寶石石坯
圍形:把石胚圍成需要的尺寸。圖中是手工圈形,也可以用圈形機進行圈形。如果用圈形機圈形的話一般都是沖胚好了之后先圈形再粘膠,而手工圈形的話則是先粘膠再圈形。
臺面研磨——用專用的工具把寶石的冠部臺面磨平,研磨過程都要在磨盤上滴水,否則石頭會因為發熱而崩裂。這時候的石坯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形狀。
冠部角度刻磨——這道工序也是整個寶石加工流程當中用時最長的一道工序。在研磨寶石前,要先花大量時間調整好機械臂架子,往往調機的時間比磨一顆寶石的時 間都要長很多。圖中的研磨就是把粘桿卡在“把手”上然后在磨盤上磨出寶石每個刻面的形狀。之后就在另一個光盤上進行拋光(圖中比較小的光盤)。
研磨拋光好的冠面,再把寶石敲下來進行手工臺面拋光。(比較大顆的寶石一般都是要手工來進行臺面的拋光,比較小的則用臺面器來進行臺面拋光)。
把冠部朝下粘在粘桿上,進行亭部的加工。手工圈圍成錐形。圖為圈圍好的亭部,之后進行亭部的研磨和拋光。(流程和上部分大致一樣)。
亭部拋光結束后進行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腰棱的拋光。下一步就是把寶石用火烤熱從粘桿上取下來(也可以放冰箱里凍一會,然后輕輕一敲,寶石就會脫離),再用酒精或天那水泡洗一下,成品就出來了。
為何要手工切割寶石?
和工業雕刻不一樣,石頭結構千變萬化,裂多大多深,寶石在磨的過程中要留意的細節是機械無法代替人工的,頂級的原石都必須是人手操作。
比如較貴重的寶石是得根據石頭的形狀去做刻面的,不然會很浪費原料,而且每種石頭的硬度都不一樣,所以用的研磨盤或拋光粉都不一樣,還有有些石頭兩側的硬度是相差很多的,但表面完全看不出來,得憑感覺去打磨才會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