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代斯里蘭卡白胡山中,居住著一位養貓的老人,老人與貓相依為命,貓死后,老人很傷心。后來,貓托夢給老人。老人去掘貓觀看,只見貓的眼睛堅硬如珠、中間還有一條亮帶,很美麗。于是,老人將一只貓眼埋入了白胡山中,另外一只食之,老人因此成仙,山中后來以產貓眼寶石而著名。
說起金綠寶石,很多人會覺得有些陌生。
相比鉆石、祖母綠等知名寶石,金綠寶石是低調“貴族”,其家族共有四個成員:金綠寶石、貓眼、亞歷山大變石、變石貓眼。這四位成員行蹤隱秘,和他們全部見過面的人士不是寶石收藏家就是頂級珠寶商。
金綠寶石家族中,金綠貓眼知名度最高,高貴又罕見,一般重幾克拉的優質貓眼就非常珍貴。
在伊朗王冠上,有一顆重147.7克拉的黃綠貓眼,是稀世珍品。在美國史密森尼自然博物館也藏有一顆47.8克拉的優質貓眼。
貓眼表現出的奇特光學現象與貓的眼睛一樣,能夠隨著光線的強弱而變化,這種光學效應被稱為“貓眼效應”。
只有金綠貓眼,才能直接被稱作“貓眼”。其他寶石即使有貓眼效應,必須在其名稱前面冠以礦物的名稱,如“石英貓眼”、“橄欖石貓眼”、“孔雀石貓眼”等等。
在我國歷史上,貓眼自唐玄宗時被印度洋上的“獅子國”(現今斯里蘭卡)作為貢品獻入中國。
貓眼以其“瑩瑩婉轉如貓眼”而驚動朝野,唐玄宗喜愛之極,藏于牡丹盒中,還將陽光下貓眼眼線最細的時分定為午時。
不得不說,唐玄宗的眼光是極好的,自古以來,斯里蘭卡的貓眼質量最佳,以蜜黃色,光帶呈三條線者為特優珍品。
斯里蘭卡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貓眼產地,此外,巴西和俄羅斯等國也發現有貓眼石,但是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