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7玉石圈十大刷屏事件:
TOP 1、和田玉籽料原石拍出一千萬的高價。
7月15日,西泠印社2017春季拍賣會在浙江開拍。晚上7點,第1918號和田玉籽料拍品以980萬的價格成交,如果算上拍賣傭金的話成交價接近1000萬元。據了解,該拍品重1565.2克,約1.5公斤,平均6600元/克。成交價過億元的籽料網上傳聞很多,但由于多是私下交易、缺乏透明度,所以價格參考意義不大。本次成交拍品創近年和田玉籽料公開拍賣記錄,成為行業新標桿。
評論:有礓、有裂,還不白,價格1000萬?籽料,就這么任性!
圖1、9800萬籽料的正面
圖2、9800萬籽料的背面
圖3、9800萬籽料的近照
圖4、9800萬籽料的近照,底部的礓石清晰可見。
圖5、9800萬籽料的近照,圖左上角可見裂紋。
圖6、9800萬籽料的近照,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礓石出好肉?”。
圖7、將近1000萬的料,也有如此多的裂。
TOP 2、翡翠億元標王。
相比較和田玉而言,翡翠原料早已進入億元時代。12月21號,今年緬甸第二次公盤(翡翠原料拍賣)結束了。標號4814號的翡翠原石以1250萬歐元的價格成交,成為本次公盤的標王!據了解,該標樣重800公斤,最低標價12.8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00萬左右,最終卻標出了1250萬歐元的天價,折合人民幣近一個億!甚至有行家預言:這塊料連一支“像樣的手鐲”都開不出來!
評論:這樣一塊沒有色,沒有種,整體布滿大裂紋的料也能標出1億的天價?翡翠玩的就是資本……
圖1、開標現場,電子屏顯示出的成交價。
圖2、標王的裂紋橫七豎八
圖3、標王的顏色慘不忍睹
圖4、標王……
圖5、噢,標王……
圖6、標王的水頭只能算一般……
圖7、真的就一般…般吧
TOP 3、7500萬乾隆白玉壺。
10月3日,蘇富比(微博)香港秋拍”中國藝術珍品”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其中第3613號拍品,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以655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7547.5萬港幣成交,而該拍品之前估價僅是2000萬-3000萬港幣。
評論:明清玉器只要沾上皇家二字,必出天價!皇家出品,必是精品
圖1、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
圖2、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
圖3、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
圖4、前面是拍賣公司的神仙照,看看網友拍的“素顏”不白、結構大!
圖5、壺蓋還有糖色
TOP 4、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
10月4日,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宣布收藏六件中國當代玉雕作品,它們分別是:《別尋方外去》《秋語江南》《蓮相》《角》《活環沉香爐》《碧玉薄胎茶壺》,據了解這也是大英博物館首次收藏中國在世藝術家的作品,當日大英博物館還舉辦了“中國當代玉雕與世界的對話”為題的論壇活動。
總結:讓世界聽到中國當代玉雕的聲音,凸顯中華文化的自信。
圖1、大英博物館官方網站的宣傳。
圖2、楊曦的玉雕作品《蓮相》
圖3、楊曦的玉雕作品《秋語江南》
圖4、翟倚衛玉雕作品《別尋方外去》
圖5、馬洪偉的玉雕作品《爵》
圖6、俞挺的玉雕作品《薄胎茶壺》
圖7、楊光的玉雕作品《活環沉香爐》
TOP 5、和田玉可以檢測產地了,皮色鑒定100%正確。
11月24日,一條消息引爆了玉石圈。該消息稱,某國內權威機構宣布開展“和田玉產地檢測業務”和“籽料鑒定業務”,而且據說“產地檢測準確準已達99.8%,不久就可以達到100%”;而“籽料(皮色)檢測的準確率已經達到100%”。
評論:科學的吹牛是一種境界!100%的正確率是一種傳說!
圖1、啥也不說了!吹吧
圖2、100%準確率??神仙嗎??
TOP 6、價值5億的翡翠標王切垮
不知從啥時候開始,一條“5億標王切垮”消息傳遍了朋友圈。據說“這塊翡翠是2014年緬甸公盤的標王,一塊重達233公斤的玻璃種木那料/起拍價達6000萬歐元,按1:8.8匯率計算相當于人民幣5.28億(不含稅)”。傳言還說“這塊料的綠色僅有很淺一層,甚至連一支滿綠的手鐲都切不出來。料子切開就賠了4億多!”……但是后來,劇情又翻轉了--有網友出來辟謠說“這是一條假新聞”!
總結:一刀窮、一刀富,一刀虧了4個億!賭石的愛恨情仇總是能賺足“吃瓜群眾”的眼球。
圖1、據說這是一刀虧了4個億“標王”
圖2、據說原價5.28億
圖3、“標王”的外皮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圖4、好象只有一層綠
圖5、好象只有一層綠
圖5、還是那句話“寧買一條線,不買一大片”
TOP 7、9克籽料價值45萬--每克5萬元的天價籽料到底長啥樣
8月,和田玉籽料禁采的消息傳出!伴隨“禁采”的傳聞,還有一個價值45萬的“小小”籽料刷爆玉石朋友圈:原因是它實在太小了,僅僅只有9克而已(成年人的一節手指大),但卻以45萬成交,平均每克5萬元!這個價格是同期黃金價格的170倍,但這條新聞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總結:精品籽料,想說愛你不容易。
圖1、9克籽料45萬
圖2、實在是太小了,“花生米”吧
圖3、這樣看像個“小棗”
TOP 8、田黃的絕唱--四大印章石集體降格為“粘土”。
5月21日,福建東南拍賣公司以1260萬拍出田黃石“群螭獻瑞浮雕隨形章”,該拍品為第527號,重286g,作者郭祥雄。這是近年來拍賣會上少見的田黃精品,它在創造記錄的同時,也可能是唱出了“田黃的絕響”!不僅如此,隨著新版珠寶玉石國家標準的頒布,四大印章石極可能集體降格為“粘土”。
據了解,新版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附錄”中已經刪除了“田黃”這一名稱,也就是說今后在正規的《珠寶玉石鑒定證書》中不會再有“田黃”的鑒定結果了!即使真正的“田黃”也只能標注為“壽山石”,甚至是可能被定名為:粘土礦物質玉!你沒看錯,就是“粘土”!不僅壽山石會被鑒定成“粘土”,傳統四大印章石都會被定名為“粘土”礦物質玉。
總結:拜托起個有點美感的名字行不行??如果把鉆石叫“碳質寶石”、把紅藍寶石叫“三氧化二鋁寶石”您還會掏錢買嗎?
圖1、1260萬拍出田黃石《群螭獻瑞浮雕隨形章》
圖2、您的田黃明年可能就變成“粘土”了
圖3、這是我見過最貴的“粘土”了
圖4、1000多萬的“粘土”,真不知道誰腦殘?
圖5、四大印章石的集體名稱叫“粘土礦物質玉”!沒錯就是“粘土”。!
TOP 9、中國玉雕天工獎,
11月8號,中國玉雕天工獎獲獎作品展出。玉雕界的“奧斯卡”永遠都會自帶流量,不用多言!上圖……
總結:中國玉雕的“奧斯卡”永遠不缺眼球和話題。
圖1、天工獎點擊率最高的作品:馬巴巴
圖2、天工獎點擊率最高的作品,又名“阿里·云”
圖3、筆者最喜歡的作品,觀自在
圖4、筆者最喜歡的作品
TOP 10、珠寶玉石新版國家標準頒布
10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425項重要國家標準,其中包括五項珠寶玉石類國家標準。新修訂的GB/T16552-2017《珠寶玉石 名稱》在一片爭議聲中出臺了。新標準中田黃退出寶玉石目錄,傳統的四大印章石被貶為“粘土”;還有關于“充填處理”新的規定也充滿爭議:樹脂充填到底如何定性呢?新標準中“樹脂充填”這一個項目上就有三種不同歸類:
1、優化(無需附注說明),可視為“純天然”;
2、優化(須附加說明),市場可接受;
3、處理,市場不接受。
筆者理解這是一個“和稀泥”的規定,新國標對于人工樹脂充填的態度是:少充一點非常好;適量多充也可以;充得太多就不太好……關鍵是這個度怎么把握呢?不光檢測界“老司機”看不懂,連“老翡翠”們也以為這是他們的“勝利”,甚至叫囂著說“春云的春天來到了!”
總結:新國標啊,你到底要怎樣?
圖1、新版國家標準表1中將“人工樹脂充填”分成三種類別,實際操作起難度很大。
圖2、某“老翡翠”代言人宣布“我們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