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是很多品牌也推出88切面/105切面/108切面,說到鉆石的切面,首先你要了解是什么形狀,通常來說,57、58個刻面指的是目前國際上,也是國內主流的圓形鉆石的切面數量。
鉆石的切工多種多樣,除我們常見的57/58刻面的圓鉆外,還有公主方、梨形、心形、雷迪恩形、祖母綠形等。其實標準圓鉆的切割方式是最完美的這點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方鉆和圓鉆都是58個面,但方鉆上部只有20個面,而下部有38個面,而圓鉆的上部是33個面,下部是24或25個面,可見方鉆的重量都集中在下部,同等重量下肯定是圓鉆顯大。
雖然切割面多確實有利于光線的反射,但也不是鉆石的切面越多越好。切工的好壞,依賴良好磨光并以精確的幾何方式磨切。光強調切面多而不考慮切割方式的科學性,同樣無法獲得璀璨的鉆石。另外,還有一點需要強調,鉆石的切面的多少也依賴于鉆石的大小,一顆承受得了105個刻面的鉆石,通常也是克拉鉆以上。
有人會說,有些小的鉆石還比大的鉆石閃,是因為一顆鉆石的火彩強弱,主要取決于鉆石本身的切工。一顆鉆石,只要有足夠的大小,能夠精確地磨出切工等級“很好”所要求的數據范圍內(例如冠部角在30.7°–37.7°、亭部角在 39.6°–42.2°范圍內,其他臺寬比在53–66%、冠高比在11–16%、亭深比在41.5–45%范圍內,等等),則它的火彩肯定就會比較好。
標準的圓多面形鉆石切割應該是57或58個刻面,其差別在于在57個刻面的基礎上將底尖切磨成面。近來商家多推出88切面/105切面/108切面與8心8箭,但提高鉆石亮度及火彩是由鉆石的切工比例決定的,而不是鉆石切面的多少。切面多的鉆石不但要占用更多的工時,而且在切磨過程中的損耗也大,同比下成本高很多。因此建議大家不必迷信鉆石切面多少,切工比例是主要的參考依據。
圓形鉆石各部分的稱呼:臺面,冠部,腰部與亭部
標準的明亮型切割包括56個刻面和1個臺面,或者說57個刻面:
對于冠部:8個桌角或風箏面,8個星面和16個上腰面。 對于亭部:8個亭面和16個下腰面。
標準的明亮型切割包括56個刻面和1個臺面,或者說57個刻面:
GIA將鉆石的切割質量劃分為5個級別:Excellent (極好),Very Good(很好),Good(好),Fair(一般)和Poor(不好)。
不同的切割質量,鉆石能反射的光芒是不同:
理想化切割的鉆石光芒:
過扁切割的鉆石光芒:
過厚切割的的鉆石光芒:
為使鉆石能有一個《理想》切割,主要考慮3個主要因素:
1)全深百分比:看似一個簡單的數據,但這是知道一顆鉆石是否將擁有璀璨光芒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個百分比獲得于鉆石的總高度與其直徑的比值,此計算方式適用于明亮型鉆石,對于其它的切割形式需要用高度除以寬度獲得。理想的明亮型鉆石應該擁有一個介于 59%到62.50 %之間的全深百分比。
2)臺寬百分比:臺寬百分比的差異弱于冠角與亭角差異對于鉆石光芒的影響程度。通?梢哉J為一顆臺寬比介于 55 % 到 58 %之間的明亮型鉆石可以展現其最佳的美麗,尤其當鉆石的重量大于0.50克拉時這個數值更加顯得重要。
3)腰部厚度:一顆明亮型(圓型)鉆石的理想腰部厚度應該介于《薄》到《微厚》之間。即腰厚應該是《薄》,《適中》,《微厚》或是這三個的一個組合。例如:《適中到微厚》。腰部厚度的級別如下:極薄,很薄,薄,適中,微厚,厚,很厚和極厚。
4)另外:其它一些方面也同樣應該得到考慮。例如底小面,它的大小最好能夠介于《無面》到《適中》之間。底小面大小的各個級別如下:無面,尖,很小,小,適中,大,很大和極大。應該避免低于或等同于《大》這一級別的底小面,因為當我們用肉眼從臺面觀察時它會顯得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