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質疑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精神。筆者在本文中對珠寶檢測業內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僅代表個人觀點,對事不對人。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1、著名英國寶龍(Bonhams)拍賣行2014年4月30日在倫敦成功拍出了一枚重30.08克拉藍寶石的戒指(第186號拍品),有趣的是該戒指附有三份國際知名珠寶檢測機構出具權威鑒定證書,但是這三份鑒定證書卻提供了兩個不同“產地鑒定結果”--斯里蘭卡和緬甸。 圖片 ? Bonhams
一、珠寶產地鑒定時代到了嗎?
近日,國內某權威珠寶檢測機構公開宣布對外開展“和田玉產地鑒定”業務。并且經過自媒體宣傳、解讀為“目前該機構和田玉產地檢測正確率為99.8%,不久后將達到100%”,而“籽料(皮色)鑒定準確率已經達到100%”。
這一石破天驚消息馬上震驚了中國的珠寶圈,大V們紛紛轉載消息,人們歡呼雀躍,更有人大膽的預測“玉石圈從此天下無賊”!
圖2、玉石圈某公眾號推送的文章,據統計點擊量早已過萬。
圖3、玉石圈某公眾號推送的文章,據說“從此,天下無賊”了!
圖4、和田玉產地鑒定正確率據說可以達到100%
筆者聽聞,喜大普奔,歡呼雀躍。!和田玉產地和籽料鑒定無疑于玉石鑒定界的二顆明珠,得其一便可得珠寶鑒定的“諾貝爾獎”!這一下兩個都被同時破解了?而且正確率100%!筆者真是感動的掉眼淚了……但哭完之后,還是有些問題沒想明白:
二、產地鑒定準確率100%,靠譜嗎?
筆者有幸在現場聆聽了韓文博士關于《和田玉產地鑒定新方法-激光誘導擊穿光譜+人工智能算法》的學術報告,并且事后仔細學習了韓博士寫的相關論文。雖然對“向量機、偏最小二乘法、線性攀比分析”等具體的數學模型不是太了解,但本人還是堅持認為“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數據”在珠寶鑒定領域的應用肯定無可限量。 但是,就是有些可惡的“小編”曲解了原作者的學術觀點,大肆渲染什么“產地鑒定準確率已經達到99.8%”,并宣稱將來一定能達100%,還說什么“再也沒有假貨了”??
正確率達100%?怎么說呢?首先筆者再次申明“質疑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精神”,本文內容不針對任何人及單位。!我突然想到前兩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名為《反思珠寶鑒定報告中的產地信息 Rethinking Laboratory Reports for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Gems》。文章的開篇引用了一個有趣的案例:著名英國寶龍(Bonhams)拍賣行2014年4月30日在倫敦成功拍出了一枚重30.08克拉藍寶石的戒指(第186號拍品),有趣的是該戒指附有三份國際知名珠寶檢測機構出具權威鑒定證書,但是這三份鑒定證書卻提供了兩個不同“產地鑒定結果”--斯里蘭卡和緬甸。
首先,筆者并不認為外國的檢測機構比中國的強,他們的“產地鑒定結論”肯定有一個是有問題的,也可能兩個都是錯的;但我們中國的某權威檢測機構一定是也完全應該是100%正確的(在產地鑒定方面)。其次,筆者堅定的認為許多珠寶玉石具有一定產地特征(產地信息),可以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識別,這樣的珠寶玉石可以進行產地鑒定;但是,有些樣品不具備明顯的產地信息(或者產地特征現階段無法識別)它們就不能進行有效的產地鑒定。而且“產地鑒定”永遠是以已知推未知,現在不可能、將來也永遠不可能做到正確率100%。
籽料鑒定也是一樣,古人云“籽料去了皮,神仙也識不得!”準確率100%??可能只有上帝能做到!
三、產地鑒定,合適嗎?
我國的珠寶玉石國家標準在制定時明確規定“產地不參與定名”,也就是說珠寶檢測過程中不對珠寶玉石的產地下結論(見圖6)。該規定的制定主要出于科學性、謹慎性的原則,首先大多數珠寶玉石產品,尤其是制成品,如經鑲嵌的寶石戒指、耳墜;經切割拋光的玉石掛飾、手鐲很難進行產地特征鑒定;而有些樣品即使具有一些產地特征,也很難形成確定的產地鑒定結論,最多也只是“專家意見”或“咨詢建議”。所以,目前國內所有的珠寶檢測機構本著謹慎性原則基本都不對珠寶玉石的產地做鑒定,那怕是“咨詢建議”或“專家意見”。
但是,現在情況變了!有人不但出具“產地鑒定結論”,而且號稱準確率100%。筆者感嘆:本來形成的良好行業秩序,也許就這樣打破了。就是這么奇怪!有些人,他們制定著規則,又破壞著規則,有時他們還要凌駕于規則之上!他們一會說“NO!NO!不要,不要鑒定產地,這樣不好!”他們一會又說“噢,產地鑒定我們最專業而且100%正確!來吧2萬塊!”
關于玉石的產地鑒定,筆者認為在謹慎的原則下可以進行“產地”可能性分析,但鑒定結果只是“咨詢性的專家意見”不是鑒定結果,更不是什么100%“產地證明”。
圖6、珠寶玉石國家標準關于珠寶玉石產地鑒定的規定
四、產地鑒定,會被濫用嗎?
其實,筆者最擔心的還不是“可不可以做鑒定產地”。因為國家標準雖然規定“產地不參與定名”,但沒有嚴格規定在鑒定證書中不能出現關于“產地的描述”或“產地的專家意見”,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某權威檢測機構就是在證書的備注欄中注明“籽料”或“產地”的信息。相對于珠寶玉石鑒定證書(報告)的“鑒定結果”來說,“備注欄”就像檢測機構的“自留地”,在“鑒定結果”正確的前提下,自留地(備注欄)中基本上啥都敢寫!什么商業名稱,什么廠家名稱……現在又多了一個“產地”的選項!
在珠寶鑒定機構遍地開花的今天,為了迎合市場為了生存,隨意標注“產地信息”很可能成為鑒定行業的又一流弊,并會像瘟疫一樣擴散開來。就好像這兩年的“羊脂玉”鑒定證書,也許您不會相信筆者見過標價幾十塊元的和田玉帶“羊脂玉鑒定證書”!沒錯,幾十塊錢買“羊脂玉”,還有鑒定證書。
也許再過幾天,市場上就會出現正宗新疆和田羊脂玉帶“產地、籽料鑒定”證書,只要10塊錢……10塊,10塊,正宗和田羊脂玉,帶產地鑒定證明,國家權威認證……
圖7、100元的和田羊脂玉,還帶權威證!也許,明天帶“產地鑒定”的和田羊脂玉就要面市了
也許,一切都是筆者杞人憂天!也許,玉石產地鑒定準確率真的100%!也許,根本沒有檢測機構隨意標注“玉石產地”!也許,根本沒有人打開潘多拉人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