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以其潔白溫潤博得了大眾的喜愛,加之其有限的資源和豐厚的利潤,市場上出現的和田玉籽料仿制品逐漸增多。同時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的提高和境內外游客的觀光旅游,促使我國和田玉產業迅速發展,其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因為國人賦予給了它文化和品格,這種文化正契合了國人含蓄謙和的特點,所以從古至今和田玉是收藏愛好者極力追捧的對象之一。正因為如此大量的和田玉籽料仿制品充斥著市場,對于剛入門的收藏愛好者辨別真偽顯得格外重要。鑒別仿和田玉籽料主要有以下及種方法。
鑒定特征天然和田玉籽料的特征與其仿制品差別很大,其表現主要在外形和顏色兩個方面上。
。1)外形:天然和田玉籽料其特征呈渾圓狀,磨圓度好,質地細膩,油脂光澤,斷面非常光滑,放大觀察呈毛氈狀,而且表面有自然狀態下形成的無數細密的小孔,有無“汗毛孔”是鑒別真假和田玉籽料的關鍵。通?梢姾吞镉褡蚜献匀荒ノg和碰撞的痕跡,多少會留下一些大小不一的裂紋和碰撞坑,如“指甲紋”;裂紋處的顏色深于周圍的顏色,但差別不大,呈漸變過渡,一般裂紋處都被氧化物填充或經氧化形成。仿和田玉籽料是利用現代玉雕工具對山料加工及模仿河流搬運磨光加工而成,其形態有一定差異。此外,塊度大的天然和田玉籽料非常稀少,中等塊度(20~50 cm) 的已罕見 。
。2)顏色: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歷經千百萬年的磨礪,在風化、水解和大氣循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修成正果。其皮色是由周邊環境不同而形成的各色表面是原生色與次生色的混合色。原生色反映玉石內部質量;次生色是外生地質作用在原生色基礎上對原生色的改造色,分為無色和有色,無皮色的籽料多屬于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大多數和田玉籽料的外皮有一層很薄的黃褐色或褐色皮 ,是在氧化條件下由 所致。常見的籽料呈白色、灰色、褐黃色、灰綠色、灰青色、黑色等,紅色極少。皮色有各種顏色,以顏色命名,如“雞骨白”“糯米白”“灑金皮”“棗紅皮”“秋梨皮”“虎皮”“鹿皮”“黑皮”等。玉皮的形態各異,呈脈狀、云朵狀、散點狀等。質量相同、有皮色和無皮色的兩塊籽料前者比后者的價格高很多。
所以近幾年和田玉市場上的假皮和田玉籽料越來越多。和田玉籽料仿制品的顏色通常過于濃艷、漂浮、澀滯呆死、不自然,色調單一,裂紋處的顏色沿裂隙或棱線富集分布,與周圍顏色差別較大,沒有漸變過渡; 有時可見其具有方向性,近似網狀干澀不滋潤。在假皮的部位是玉質疏松處,稱為死皮這種死皮色用開水一燙就會褪色或者變色。
和田玉籽料的仿制方法各異,達到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天然籽料與其仿制品在細節上有很多差異,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其外形與顏色區別,在鑒別的過程中一定要細致觀察、綜合考慮,多作同類對比,積累實踐經驗,在收藏的路上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