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區一處百年古鎮自2015年起,每逢枯水季都會有大批人群蜂擁至河灘“尋寶”。居民近年亦陸續加入“尋玉人”行列,甚至在鎮上開設一系列加工、銷售“硒玉”的專賣店。有玉石專家指,當地發現的石英質玉硒玉為新玉種,雖不及和田玉,但質量高者足以媲美瑪瑙;市值可達每公斤2000元。

自稱最先發現“寶玉”的根雕家楊治明表示,自己早于2009年已發現這種玉石,但當時只認為它只是一種有奇特花紋的石頭。楊坦言當時發現“秘寶”后,一直不敢聲張,“真是密不透風地撿!如果我教會了你,那你就得發誓,父母兄弟都不能說!

直到后來楊治明一名對玉石有研究的朋友發現,該種“石頭”在強光下通體透明,判定其為玉石。眼見“硒玉”陸續在市場上出現,楊治明遂于2015年先后向中國地質大學、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國際珠寶玉石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微量元素檢測中心等進行鑒定。結果“石頭”獲認定為石英質玉,與產于昆侖山脈的昆侖白玉、玉髓及瑪瑙等同種。

時至今日,當地村民幾乎全部都已加入“尋玉人”行列,每日清晨6時許已有近百人到鎮內礫石灘中尋玉,基本上每戶人家中都有幾百公斤“硒玉”。雖然他們長期半身浸在及腰的河水中,又要不斷彎身“淘”玉,但帶來的回報不俗。年資達3年的許孟芳表示,通常硒玉一出水,就會有人前來出價。據稱,她最高曾以4000元的價格,售出一顆重約1公斤的硒玉。
重慶寶玉石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陳璐表示,江津的石英質玉雖與和田籽料成分不同、品質不同,但形成過程相近。而品相好的江津石英質玉,甚至可達到瑪瑙的級別,“精度不錯,是雕刻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