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和田玉市場主要集中在新疆、北京、上海、廣東、河南、江蘇、浙江及安徽等地區,其中新疆是和田玉最大的批發與零售市場之一,并且新疆玉器市場上銷售的寶玉石類產品,和田玉的比例占到8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僅新疆和田玉銷售每年交易額至少在百億元以上。而和田玉的產地國內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和遼寧等地,國外以俄羅斯、加拿大、韓國等為主,國內以新疆和田地區種類最多,和田玉產業的迅速發展對全國特別是新疆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重要作用。同時,和田玉產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對應的標準體系來保證其市場健康有序規范地發展。
圖1 新疆烏魯木齊-華凌國際珠寶玉器城
和田玉標準體系是指圍繞和田玉各行業制定的以市場、貿易和國家規范為基礎,整體推進行業、產業、地方、企業有序地、良性地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直接或間接涉及原材料的開采、加工雕刻、銷售、檢測和價值評估以及資產流通的全過程的可持續運行的規則網絡。應市場所需,近年來和田玉標準化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筆者所在單位在和田玉標準的制修訂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和田玉標準體系。2004年制定了DB65/T 2131-2004《和田玉器工藝質量》,2010年修訂了DB65/T 035《和田玉》(文字標準),2012年參與制定了地方標準《瑪納斯碧玉》,2013年底研制并經國標委發布GSB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實物標準),2017年正在研制國家標準《和田玉的鑒定與分類》。在后期的工作中,計劃制定《和田玉加工工藝標準》、《和田玉工藝評價標準》等,逐步建立健全從和田玉檢測標準到分類標準再到分級標準、評價標準、工藝標準,從文字標準到實物標準的和田玉標準體系。
1、檢測標準
準確檢測與鑒定玉材的主要礦物(巖石)成分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命名,是和田玉標準體系建立的基礎和前提。和田玉的檢測依據GB/T 16553《珠寶玉石 鑒定》,分別從放大檢查、光澤、折射率、密度、硬度、光性特征、紅外光譜分析、紫外熒光等方面入手;定名主要依據GB/T 16552《珠寶玉石 名稱》和DB65/T 035《和田玉》,名稱包括和田玉(羊脂玉)、和田玉(糖羊脂玉)、和田玉(白玉)、和田玉(糖白玉)、和田玉(青白玉)、和田玉(青玉)、和田玉(墨玉)、和田玉(糖玉)、和田玉(碧玉)及和田玉等。
2、分類標準
當玉材被確定為和田玉后,對其再進行種類劃分,目前主要的分類方式分別從顏色和產狀兩方面進行。
2.1顏色分類
依據GB/T 16552《珠寶玉石 名稱》,按照顏色差異和田玉主要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和墨玉6個品種,GSB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是基于其文字標準而對應的實物標準樣品,為顏色分類提供依據和參照物;依據DB65/T 035《和田玉》,和田玉主要分為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黃玉及墨玉8大類,為符合當地市場發展,筆者所在單位將GB/T 16552《珠寶玉石 名稱》和DB65/T 035《和田玉》兩個標準結合使用。
和田玉顏色分類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客觀評價方法,即通過儀器測量取得和田玉有關的物化指標及譜學特征等,從而達到評價目的;另一種是主觀評價方法,即直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檢驗產品的感官特性的方法,它以精確的數值或描述性的語言詞匯等形式表達人的主觀感覺,被廣泛地應用于食品(如酒、茶葉等)、紡織品、化工和制藥等眾多領域,這也是一種科學的且應用較久的評價方法,只是在實際使用時影響因素較多、較難掌控而已。
圖2 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顏色分類標準
2.2產狀分類
按照產狀的不同,依據DB65/T 035《和田玉》,和田玉可分為山料(原生礦),山流水(次生礦),戈壁料(次生礦),子料(次生礦)。目前,日常檢測工作中還未采用此種分類方法。
圖3 新疆子料
3、分級標準
在和田玉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品質評價,建立分級標準,分別針對于不同的類別進行分級。白玉、碧玉、黃玉從顏色、透明度、質地(結構)、光潔度(凈度)等方面進行分級評價,白玉分級中需同時考慮質地(結構)和顏色所占權重,碧玉分級和黃玉分級中顏色所占權重最大;糖玉、墨玉除從上述四方面分析之外,還需考慮糖色及墨色的分布形態。按照顏色分類逐步建立健全《白玉分級》、《碧玉分級》、《黃玉分級》、《糖玉分級》及《墨玉分級》五大分級標準,并研制一一對照的實物標準樣品。在分級方面除了采用感官評價的方法外還需加入儀器測試結果作為結論的支持。例如顏色和透明度可以嘗試采用紫外-可見光光譜儀在特定環境和樣品條件下進行測試,質地可以借鑒鉆石的凈度分級的描述及觀察方法進行分級。
4、評價標準
和田玉的品質評價一般主要分為山料和子料兩個方面,在山料方面主要從質地、顏色、透明度這三方面進行評價,子料方面除質地、顏色、透明度外,還需考慮質量(重量或塊度)和形狀兩方面因素。
白玉的評價標準可依據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交易中心會同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輪值主席單位制定的《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品質等級劃分標準》,但該標準屬于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內部使用材料。標準中給出了白玉子料的定義、鑒定方法以及評價的要素是在自然光或手電光下按質地細膩度、光澤度、白度、皮色、形狀等多方面特征進行分類等級評價的。
圖4 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交易中心
5、工藝標準
和田玉的加工工藝包括選料、設計、琢磨、拋光和裝潢五個方面內容。
5.1選料
選料是和田玉加工的第一個步驟,應仔細觀察和查看每一塊和田玉原料,了解其形狀特點,掌握其質地、顏色種類及分布和表皮等方面特征,并根據這些特征進行巧妙構思合理設計。
5.2設計
設計是和田玉飾品加工制作中最關鍵的環節,應盡顯出和田玉的天然美。和田玉飾品的設計原則是保留優點,去掉或者彌補原缺點,即“因材施藝”、“挖臟遮綹”、“無綹不做花”。
5.3琢磨
琢磨是為了制作出玉石造型,分為琢和磨兩道工序。琢即切開、雕琢,將造型中的余料切除,有鍘、摽、扣、劃等幾種不同手法。磨即研磨,也是去除余料,有沖和軋之分。經過琢磨后,基本造型已經完成,稱為“出坯”。接下來就是進行細節處理,有勾、撤、掖、疊挖、頂撞、順平等工藝,使玉器作品線條流暢,自然逼真。
5.4拋光
拋光是玉器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行業內稱為“光亮”或“光活”,步驟為磨細—罩亮—清洗—過蠟和擦拭。
5.5裝潢
為了美化和保護玉器,常見的有座與錦匣兩種。
圖5 和田玉雕件-玉壺
2015年新疆質檢院組織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6年 “國家和田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疆)”正式掛牌。從這兩個方面也可以看出,和田玉標準體系的建立已經成為其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田玉標準體系包括檢測標準、分類標準、分級標準、評價標準、及工藝標準五個方面,建立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保護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和田玉的聲譽,提高和田玉產品質量,促進和田玉產業實現持續、健康、規范發展,進一步推動和田玉產業在國內市場的繁榮發展。再者,和田玉標準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對和田玉進行有效鑒別,給和田玉的價值評估提供依據,有助于和田玉市場帶動全國玉器市場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