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擁有七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玉文化的代表,是崇高的、神圣的玉石之王,可謂是婦孺皆知,中外馳名。和田玉因新疆和田地區產出種類最多、品質最好、開發利用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所以稱為“和田玉”。
和田玉鑒定執行的現行標準為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GB/T16552—2010)、《珠寶玉石鑒定》(GB/T16553—2010)、新疆地方標準DB65/T 035—2010和國家標準樣品《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GSB 16-3061-2013)。其中GB/T 16552和GB/T16553兩項國家標準已于2017年10月14日批準發布,將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老標準相比,對和田玉的分類和定義進行了修訂,GB/T16552—2017增加了黃玉(和田玉)品種,GB/T 16553—2017將和田玉定義修訂為“和田玉主要由透閃石、陽起石組成!,2010版為“和田玉主要由透閃石、陽起石組成,以透閃石為主!,刪除了“以透閃石為主”。
國家標準(老),新標準增加黃玉,2017年5月1日實施
和田玉是指自然界產出的,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伴生礦物有微量的透輝石、蛇紋石、磁鐵礦、綠泥石和磷灰石等。主要特征是顏色豐富,有白色、青白色、青色、綠色、墨色、糖色和黃色等,光澤柔和滋潤,呈油脂光澤,半透明-不透明,略具透明感,參差狀斷口,具有特征的纖維交織結構。儀器檢測折射率為1.61~1.63,點測1.60~1.61;密度為2.90g/cm3~3.10 g/cm3,通常為2.95 g/cm3,不同顏色品種略有差異;摩氏硬度為6.0~6.5;無紫外熒光和磷光。
本文根據和田玉的顏色、產地和產狀三個方面的不同特征,對和田玉進行了分類和闡述,最后列舉了和田玉與相似玉石及仿制品的鑒別特征。關于和田玉的產地和產狀鑒定,我質檢中心一直在積極做這兩方面的課題研究。無論哪一種分類品種,都有品質好壞,都應從質地、顏色、光澤、塊度和凈度等綜合影響因素考慮和評價,不能一概而論。
1、 和田玉的顏色分類
顏色是和田玉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和田玉種類劃分的重要基礎。和田玉顏色分類方法是傳統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參照國家標準樣品《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GSB 16-3061-2013),對和田玉進行科學的顏色分類。根據不同顏色特征,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和黃玉七個品種,羊脂白玉是白玉的一種,為優質白玉。
和田玉(羊脂白玉)掛件
1.1 羊脂白玉
1.1.1 羊脂白玉
表示優質白玉,顏色呈脂白色,可略泛淡青色、乳黃色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綹裂較少,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1.1.2 糖羊脂白玉
是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和田玉(白玉)擺件
1.2 白玉
1.2.1 白玉
以白色為主,常微帶灰綠、淡青、褐黃、肉紅或紫灰等色調,糖色少于30%。
1.2.2 糖白玉
是糖玉和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和田玉(青白玉)玉瓶
1.3 青白玉
1.3.1 青白玉
灰綠色、灰青色、綠黃色等淺-中等色調品種,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間。
1.3.2 糖青白玉
是糖玉和青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和田玉(青玉)擺件
1.4 青玉
1.4.1 青玉
灰青色、灰黑色等中等-深色品種,偶爾帶有灰藍色調,與青白玉只有顏色深淺的差異。
1.4.2 糖青玉
是糖玉和青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1.4.3 煙青玉
煙灰色、灰紫色,可深至紫黑色的品種。
和田玉(碧玉)手把件
1.5 碧玉
碧玉是指青綠、暗綠、墨綠色、黑綠色的品種。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強光下仍為深綠色。
和田玉(墨玉)擺件
1.6 墨玉
灰黑-黑色,致色因素是因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體。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分布方式不同,黑色深淺分布不均勻,墨玉可以呈現點墨、聚墨、全墨等,一般以黑色部分含量在30%以上,稱為墨玉。
和田玉(糖玉)擺件
1.7 糖玉
由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鐵、氧化錳質浸染呈紅褐色、黃褐色、褐黃色、黑褐色等色調,當糖色部分多于85%時,稱為糖玉。
和田玉(黃玉)擺件
1.8 黃玉
1.8.1 黃玉
淺-中等不同的黃色調品種,經常為綠黃色、栗黃色,帶有灰、綠等色調。
1.8.2 糖黃玉
是糖玉和黃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