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藍田玉、獨山玉和岫玉),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傳統概念的“狹義”范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于世!皬V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于昆侖山被稱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田國境內而被稱為“于田玉”。直到清光緒九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1883年),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1] 和田玉屬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巖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變質巖[2] ,中國寶石學指出軟玉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命名為和田玉,內含透閃石、角閃石、陽起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和田玉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化學式為Ca2Mg5(OH)2(Si4O11)2,密度為2.95—3.17。
目前,和田玉的收藏越來越熱,愛好者越來越多,但在對和田玉的認識與收藏中出現了九大誤區。
一、羊脂玉成為和田玉的代名詞
羊脂玉只是對和田玉的白度、潤度的形容詞而已,而科學界定是要從白度、潤度、硬度、密度、純度五個方面來把握,才能甄別是不是和田玉。
二、籽料就是上等和田玉
有不少差的籽料毫無利用價值,而有不少好的山料也非常珍貴。
三、重質量不重雕工
“玉不琢不成器”,一個很差的雕工可能使一件玉器的價值大打折扣。
四、重玉皮不重肉質
玉皮是外部環境和因素對玉的侵蝕造成的。由于外部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皮色也不同。而玉皮只有在經過巧琢之后才能夠顯現出它的價值。肉好、皮好、形好是優等原料,肉好、形好、皮不好也是上等原料,肉好、皮好、形不好應是中等原料,皮好、形好、肉不好是下等原料,肉、皮、形都不好則是劣等原料。
五、重古不重今
古玉由于歷史文化的積淀,彌足珍貴。能擁有一塊古玉乃是幸事。但是流傳下來的古玉畢竟是有限的,而且絕大多數都已被各類博物館和收藏家收藏,在市場上流通的絕大多數是仿古玉和偽古玉。收藏古玉風險性極大,收藏新玉則風險較小,而且和田玉玉料就是很珍貴的原材料。何況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老玉買不過新玉、新玉買不過原料的狀況。
六、羊脂白玉越白越好
所謂羊脂白玉是對和田玉極品的比喻,是和田玉中的寶石級材料,主要表現為溫潤堅密、瑩透純凈、潔白無瑕、如同凝脂。油脂的光澤是微微閃黃,其質地也是微微閃出淺灰的色調,純白而不油潤就不是羊脂玉了。如果以白為標準的話,那么俄料、青海料,還有很多大理石、石英石等都是羊脂玉了。而且羊脂玉一般只存在于新疆和田的籽料、山流水、于田縣的戚家坑山料。
羊脂白玉是現代稱呼,以前只稱羊脂玉。所以羊脂白玉越白越好的說法是對羊脂玉的一個誤解,對廣大收藏愛好者來說是一個誤導。
七、和田玉最好,俄料、青海料都不好
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在白玉家族中,和田玉是最好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俄料和青海料與和田料的化學成分是相同的,是同一個家族。俄料和青海料的頂級玉料不亞于和田料中的中等玉料,而且和田玉料中也有不少是毫無利用價值的廢料。
八、和田玉價位到頂了
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和田玉的市場價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人為的因素確定的。無論是從歷史上講,還是從現在的供需關系、每年的物價上漲指數,以及從同類物質相比較來講,和田玉的價位還沒有到頂,只是上漲的幅度大小、速度快與慢的問題。有一種觀念認為和田玉正在恢復它所應有的價位,我認為也并不是沒有道理。
九、昆侖玉等于和田玉
昆侖玉是一個大概念,整個昆侖山山脈所產的玉料都可以叫昆侖玉,但現在市場上專指青海境內所產的玉料。而和田玉從理論上講可以認為是昆侖玉,因為國家已將所有昆侖山山脈產的透閃石類玉都定名為和田玉,但市場上的和田玉只限于新疆境內的透閃石類玉。而且新疆境內的透閃石類玉和俄料、青海料也確實有一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