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費者周先生想買一塊和田玉生肖掛墜,市場上和田玉玲瑯滿目。鑒定證書都是羊脂玉、標注同樣密度的掛件,價格卻差了不少。商家解釋不同的掛件有的密度高,有的密度低。為什么鑒定證書上密度一樣,玉商卻說密度不一樣呢?記者分別采訪了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商會會長王建生、新疆質檢院金銀珠寶檢驗所所長李新嶺、中國玉雕大師郭海軍,分別從行業標準、礦物形成、加工特性向喜歡和田玉的消費者講解和田玉行業里最為重要的“細度”到底是怎么回事。(文/圖本報全媒體記者吳治杰)密度和細度不可以混淆
王建生: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商會會長
以前,不少玉商在給消費者解釋玉石的細度時,常常使用“密度”這個詞,告訴消費者密度越高的玉石質量越好,這跟一些經營者缺乏常識有關,將“密度”跟“細度”混淆,導致消費者理解偏差。鑒定證書上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下和田玉的質量,也就是物理上常說的比重。和田玉的細度是指其結構的粗細程度。消費者容易將中學物理課上學到的密度概念跟和田玉的細度劃等號。
近年來,和田玉行業有識之士開始認真梳理和田玉專業術語,在《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級標準》一書中,把和田玉的細度做了清晰的描述,細度與和田玉的收藏價值和加工價值關系密切。頂級收藏料描述中,強調了玉料質地細膩度非常細,手電側強光下無絮狀結構或絮狀結構不明顯。特級收藏料,玉料質地很細,手電側強光下有不明顯絮狀結構,陽光下肉眼觀察無絮狀結構。優質收藏料,玉料質地細膩度細,手電側強光下有絮狀結構,陽光下肉眼觀察有不明顯絮狀結構等,想要詳細了解子料標準的,建議可以購買這本書學習。
傳播和田玉文化,應該先從規范和田玉術語做起,這樣才方便正確表達和田玉知識,引導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玉石的細度跟結晶時間有關
李新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新疆質檢院金銀珠寶檢驗所所長,國家和田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
絕大部分和田玉的密度都一致,跟和田玉的細度不是一個概念。為什么成分一樣的和田玉會有質地粗細的區別?這是跟和田玉在形成過程中結晶時間長短有關。
我們常見的和田玉是以透閃石成分為主的組織纖維交織結構體,科學研究表明它的細度是跟結晶時間長短有關,如果自然環境下結晶時間長,那么它表現出來的結構就會比較粗。結晶的時間短,那么它的結構表現就會很細膩。人們甚至還發現了罕見的透閃石單晶體,其干凈與通透就如同寶石一樣,目前在國外一家博物館保存。
自然界中我們常見的玻璃、瑪瑙、水晶,他們的成分其實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因為形成過程中空間和結晶的時間不一樣,時間越久其結晶度越高,就會形成水晶形態,時間短一些的就會形成瑪瑙形態,時間再短一些就會形成玻璃形態。玉文化的審美離不開細度郭海軍:中國玉雕大師、新疆玉雕領軍人物
在古代沒有密度這一概念,人們最常形容和田玉的詞就是“溫潤”,這也是玉文化中審美的標準之一。溫跟和田玉的觸感有關,潤就是指和田玉的細膩程度,比如成語“珠圓玉潤”,就很好地給人們傳達了好玉帶給人的審美標準。
從雕刻的角度來說,細膩的玉石韌性非常好,能最大程度體現玉雕的加工工藝,細如發絲的線條、光如鏡面的平面都可以在細膩的玉石上表現出來。亞光和亮光的拋光手法都適用于細膩的玉石,玉雕作品最終展現出來的面貌就會顯得非常溫潤,符合傳統玉文化的審美標準。同樣,細膩的玉石因為韌性大,在保存過程中也不易損壞,能夠長久流傳下去。顆粒粗粗的玉石,在雕刻過程中容易崩邊,一般也只適用于亞光拋光手法,雕刻成品肉眼就能看到玉石內部結構,審美效果稍差,收藏價值趕不上同樣顏色、更加細膩的玉石。近年來,沙棗青、塔青等結構非常細的玉料,因為玉雕大師雕刻精品的推動,也讓市場越來越追捧這些玉料,建議消費者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盡量選取料質細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