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于4月8日拉開帷幕,本次年會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級政商盛事,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匯聚世界政企英才、行業領袖及學者精英展開頭腦風暴,為促進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貢獻遠見卓識。聚焦當前局勢,圍繞經濟、文化、科技、能源、“一帶一路”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并傳遞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將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中國的發展與亞洲的發展是同步的,共同繁榮發展的路上,需要搭建一個共同交流的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國玉文化傳承品牌--傾玉總裁姜炯受邀出席了本次盛會,這也是和田玉產業首次正式亮相博鰲亞洲論壇,這一歷史性的突破,標志著和田玉產業被賦予更多中國文化的魅力符號。在關于“工匠精神”的分論壇的討論中,引起了眾多目光的關注。姜炯認為,中國過去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種精神的傳承慢慢淡漠了。眼下,中央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在經歷了多年對數量和規模的追求之后,對品質的重視越來越高,工匠精神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我們現在講工匠精神,普遍來說,是具有大師傳承精神,具有精品的概念。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對于各行各業來講,都應該值得提倡。精益求精、越做越好的精神,實際上應該是我們持續追求的。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故宮博物館館長單霽翔表示,工就是工作,匠就是技藝。加上一個精神,就進入了價值觀領域。這幾年,特別是最近,對于工匠精神,有著很多的解讀,太多的文章對比日本對比德國。再過四年,紫禁城就六百年了。我們看到這么多古建筑群,里面收藏的無數的藏品,我們滿眼看到的是工匠精神。大家可不要誤解故宮博物院藏的是明清的藏物,其實中華五千年的藏品非常豐富,它能進入紫禁城,能進入故宮博物館,它一定是歷代工匠做得最好的東西。
單霽翔又說道,工匠精神重在傳承,今天所謂的浮躁,我覺得是全球的現象,我們由G8擴展到G20,這是經濟強國的組織,其實我們應該有C8到C20,由文明古國,來傳承人類漫長歷史中的智慧,用于當代社會,這才是工匠精神。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也非常深刻,在日本,我們更喜歡強調一種師傅和徒弟的關系,有些東西只有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才能做得出來。這種制度在日本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比如過去大家都是作為徒弟,先拜師。什么叫徒弟?你可以在一個地方免費地吃住,然后觀看老師的一舉一動,包括他走路的姿勢。通過長達十年以上的過程,才能真正學到一部分的工匠精神,或者是做事的方式。
在中國,已經構建了很多的匠人文化、匠人精神,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不斷走向世界,匠人精神需要傳承。如何傳承變成了一個價值體系,這就需要玉雕技藝人不斷堅守,同時帶領新一代玉雕人不斷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傳承。中國將注重傳承,不斷發展,使得我們的工匠精神得以永存。傾玉立足中華文化,將工匠精神在和田玉作品中呈現,做中國好玉,做好中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