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哪種和田玉價值最高,想必大家都會說是“羊脂白玉”。沒錯,中國自古以來都以“羊脂白玉”為收藏玉器的最高標準,因為“君子比德以玉”是一直都是我們對人品行的最高要求,所以玉越白瑕疵越少,就代表所戴之人的品行越端莊,越光明正大。
但近年來,和田玉市場的收藏趨勢卻漸漸發生了變化,在最近上漲的籽料當中,皮色料的漲勢最為迅猛。同等玉質下,皮色料的價格更是要比光白籽高出不少。有人認為是商家的炒作,有人認為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
為什么皮色料會如此的受市場青睞呢?皮色料的價格到底貴在哪?
人們對玉的認知在發生轉變
從歷史上來說,玉文化雖然由來已久,但皮色料在古代其實并不吃香。
就和田玉而言,皮色料不光不會有價值,甚至都要有“去皮”這道工序。到改革開放的八九十年代,一些玉雕廠進料,第一道工序就是去皮。然后才交給玉雕師們雕刻。也就是說從古代到近代,和田玉一直是沒有皮色的,玉在人們心中一直是一種潔白的象征……
那么究竟皮色料是如何發展到今天如此火爆的地步呢?
首先,人們對于玉質的追求更高了,人們發現籽料相比山料玉質更溫潤。于是籽料慢慢成為人們開始追求的目標。
尤其是這些帶有皮色的籽料,辨識度很高,人們可以很輕易的判斷該玉石是否為籽料。所以大家開始慢慢保留皮色,皮色也在玉器雕刻中越來越多的出現。 皮色料的色彩更加豐富。
我們都知道,和田籽玉當中,顏色是以白、青白、青為主,偶爾有黑、碧、黑青的出現,這些顏色屬于和田玉的原生色。
而皮色是礦物質侵染下產生的次生色,那些附著在籽玉表皮的紅、金、黃、黑等顏色,極大地豐富了和田玉的色系,使我們在強調溫潤含蓄的玉質的同時,也能夠欣賞到醒目的色澤。
皮色,特別是聚皮的存在,能夠與玉肉本身的顏色形成視覺對比,皮與肉的對比之下,視覺上不再單調,會使皮色更鮮亮,玉肉更瑩白,那種“皮肉分明”的觀感是皮色料所獨有的美麗。
巧雕更容易出彩
關注玉雕行業的朋友都有一個感覺:很多南紅、松石甚至蜜蠟的雕刻,都有著很好的線條感,它們的工藝比和田玉都要強嗎?
事實并非如此,和田玉作為國玉,雕工還是很講究的,但是由于以白色為主的色澤無法凸顯做工細節,所以在視覺上不如有色的小玉種來的震撼!鞍撞伙@工”是老玩家都知道的道理,在此背景下,對于皮色的運用就顯得更加重要,將皮色料設計出彩,能夠更好地表現線條,能夠讓整件作品看起來更為亮眼,俏色巧雕的設計思路也讓皮色料更加搶手。
一塊光白籽如果掛上漂亮的皮色,它的價值很可能會翻至數倍。當我們明白了皮色料的價值何在,也就不難理解其價格為何偏高了。當然,玉友們始終莫忘:玉質為王,皮色再好,也只應是錦上添的花。
所以現在的玉石市場,優質玉石難求,造假現象更是非常嚴重,即使是玩玉多年的行家也很難說自己不會看錯。和田玉的皮色有很多種,不同皮色的造假難度是不同的,造假的逼真程度也不一樣,所以玉友買玉的時候應注意辨認真偽,不可被玉石的皮色所迷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