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媒體上出現和田玉“枯竭說”和“崩盤說”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讓廣大愛好者如墜云里霧里。
一、枯竭說
持“枯竭說”專家認為,和田玉中最好的當屬和田子料,主要產自新疆和田地區的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及其支流,但經2003年至2006年間大規模機械化掠奪式開采后,和田子料礦產資源基本枯竭。

這一說法的立足點是和田子料是世界上最好的閃石玉,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真正優質和田玉的價格遠遠偏低,還將有一個長期的上漲空間。
二、崩盤說
持“崩盤說”專家認為,和田地區藏有大量和田玉山料,并且昆侖山一線的喀什、巴州等地也可能藏有更大量的閃石玉。另外我國青海格爾木、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地也都產出大量閃石玉,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進入中國市場。

◆ 干漿白料(主產昆侖山)
因此,和田玉的價格會被其他各地巨量閃石玉的開采所影響而波動直至不能維持,到一定程度將會崩盤。
三、立場分析
不同的觀點背后既有科學問題,又有立場問題。由于和田玉缺乏基礎的科學研究,和田玉品質等級的科學界定尚無很好的科學檢測體系,主要靠目測與經驗。而主觀目測與專家經驗,往往莫衷一是,各執一詞。

◆ 貴州羅甸玉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不斷有新的閃石玉品種進入市場,以彌補優質和田玉的缺口。業界人士由于不同的角度或者立場,會持不同的觀點。
傳統文化學者、從事高端和田玉子料的從業人員和收藏者,堅持傳統和田玉的觀點,便于分清高端、中端和低端和田玉市場,同時傳承中華幾千年玉文化之脈絡。

◆ 野牛溝糖包白(產于托拉海溝)
而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從事非和田子料業務的大量從業者,往往會堅持國際和田玉的觀點,認為全世界的閃石玉沒有本質區別。
四、市場分析
我們認為,和田子料憑其細膩、溫潤、色彩豐富和自然形體特點特點,具有包容性、連續性和創造性等豐富文化內涵以及樸素、內斂、大器的中國式審美價值而傲視群雄,成為全球最為優秀的閃石玉,具有不可替代性,更適用于個人佩戴和收藏。

◆ 雞窩礦料(不易細雕)
而其他閃石玉雖也有一定的工藝和文化價值,但都不能與和田子料相提并論。因此,和田玉資源枯竭說是針對高端和田玉市場。
同時新礦藏和新的開采技術的應用會開采更多的閃石玉,對低端玉料市場形成沖擊,“崩盤說”是對低端閃石玉市場的一個忠告,不能盲目追高。

◆ 陽山(白皮料)
兩個說法是針對不同的市場,并不矛盾,但不能混為一談。盡管和田玉子料的絕大部分礦產資源已挖掘殆盡,但民間藏量仍然巨大,仍足以開創中國玉文化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