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清貧守節,一生只是飲幾滴清露、吸吮些微樹汁。在高高的樹枝頭上,蟬的鳴叫是那么響亮、激昂,可是一旦失去了自由,就再也不聲不響。雖然長有翅膀,卻不能高飛上天;雖有爪子卻不能鉆入泥地;遇到危險時,又沒有像螳螂那樣的巨刀可以負隅反抗。蟬的生命又是那么短暫,鉆出地面只能活上一周,然而它放聲鳴唱過。
蟬雖為秋蟲,卻一直以“脫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的高潔而為古人所推崇!皩嶅2炊延,獨怡樂而長吟.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這是曹植的《蟬賦》,初聽這句話想起了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賦予了蟬更多吉祥如意的寓意。如在腰間佩掛和田玉玉蟬,諧音“腰纏(蟬)萬貫”;佩掛在脖子上的則名為“一鳴驚人”;伏臥在樹葉上的玉蟬,又寓意“金枝(諧‘知了’音)玉葉”或“守住大業(葉)”等等。但其潔身自好、志向高遠的寓意始終未變。不僅如此,佩蟬漸漸的演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淡泊寡欲卻不失赤子之心”的人生理念!
喧囂的都市,能夠像蟬一樣,帶著淡泊的心情,遠離浮躁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淡泊的韻味,那真的是人生一大福事。淡泊不是一種心如枯井的無所謂心情,它是空中的一輪明月,在靜謚寂寞的夜里,我們依然會感受它生動的光輝。
淡泊并不是要拒絕波瀾壯闊,也不是叫我們放棄執著的人生追求,淡泊只是讓我們在所有的成功和失敗面前,始終保持一種平心靜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用一種超然的心情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也不為凡塵中的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在令人眼花繚亂、目迷神惑的世間百態面前,讓自己神凝氣靜。
淡泊會使我們的心靈更加鮮活生動,讓人性回到本真狀態,使心靈獲得一種充實、豐富、自由和純凈;淡泊猶如天上的白云,地上的泉水,它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成熟而堅強的人生理念。我想這也許能解釋為什么那么多玉友獨愛蟬題材玉件的一種原因吧!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該奮斗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且歌且行且做“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