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是和田玉重要玉種之一。在古代,由于黃玉與“皇”諧音,產量又極為稀少,黃玉的價值一度甚至超過羊脂白玉,儼然成為皇室貴族的專用之物。
明代高濂《燕閑清賞箋》中說“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將甘黃玉列為玉中第一,而羊脂玉僅為第二。清人《清秘藏》又在《論玉》中提到“玉色以紅如雞冠者為最,黃如蒸栗者次之、白如截脂者次之,墨如點漆者次之……”也將黃玉排在羊脂玉之前,由此可見黃玉的歷史地位了。
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新版和田玉地方標準對黃玉的描述為:淺——中等不同的黃色調,經常為綠黃色、粟黃色、帶有灰、綠等色調,半透明至微透明狀,質地細膩致密,油脂——玻璃光澤,可見綹裂、雜質及其它缺陷。根據帶糖色的多少可進一步分為黃玉、糖黃玉。
黃玉的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古人以“黃侔蒸梨”色者為最好。色度濃重的密蠟黃、栗色黃極罕見,其經濟價值比之羊脂白玉也不遑多讓。不但如此,黃玉的硬度也很大,達到6.5左右,其質地細膩,韌性強,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澤。
選購和田玉黃玉時,要先觀其色,一般而言,顏色越黃則品質越高,顏色純正,沒有雜色、雜質者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