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說說灰色調。對于白玉我們并不太喜歡灰色調的。但其實青玉的顏色很容易有灰色調的出現,呈現一種青灰色,為什么呢?
因為青玉的致色元素主要是鐵,其他雜質很低,大概在3%以下,基本上不含鉻、鎳、鈷、鈦等致色元素。而因為鐵元素特有的那種發悶的感覺,所以青玉很多都會有一些發悶發灰的色調,但不失凝重、厚重的觀感。
偏藍
我們知道有句話叫做“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古人的這句話非常的富有韻味。青玉一般呈現青色或者青灰色,但你經常會在青玉中發現藍色的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熟知的沙棗青了。沙棗青就是一種明顯的偏藍色調,就像沙棗樹皮上浮著的一層沙的青白色的沙皮。
此外,在青海青里也有一種偏藍色調的料子,如今這種藍調的青海青很受市場的歡迎。
偏綠
青玉偏綠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青里透綠。市場中有一些商家就會把一些比較綠的青玉當作碧玉來賣給不太懂的玩家,就是因為有些青玉的顏色跟碧玉很像。比如我們說的“青海碧玉”,其實就是一種青玉,只不過有偏綠的感覺在里面。
偏白
最后來說說偏白。有時候對于青白玉我們很難去區分,到底是青玉還是白玉,其實一般主要看底色,如果底色是白色,那么就是白玉泛青,如果底色青色,那么就是青玉泛白。
青玉偏白,首先基調必須是青色,然后感覺青色比較淡,有偏白的感覺。而如果是偏向白玉的青白玉,有時候即使很青,也不會有青玉那種獨特的美感。
關于黃口,我們要知道的是,黃口料最初的基質為白玉,但是后來因外界礦物元素沁色玉質中,且經過氧化而變成了黃色調。同時黃口料因形成時間長短、礦物元素含量多少等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色調。
黃口料的顏色大概可以分為黃色、黃綠色和青黃色。黃色調、黃偏綠、黃偏青的都叫“黃口料”,不過市場上能見到的黃口料基本上都帶有青色調,純黃的黃口料相對少很多。
關于黃口,我們要知道的是,黃口料最初的基質為白玉,但是后來因外界礦物元素沁色玉質中,且經過氧化而變成了黃色調。同時黃口料因形成時間長短、礦物元素含量多少等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色調。
黃口料的顏色大概可以分為黃色、黃綠色和青黃色。黃色調、黃偏綠、黃偏青的都叫“黃口料”,不過市場上能見到的黃口料基本上都帶有青色調,純黃的黃口料相對少很多。
黃口料的產地也有很多,一般若羌的黃口料為最好,這種料子未必好看,但是一般是很標準的淺黃色。而黑山的黃口多會有青調,青海黃口泛青色調的也比較多。
最后再來說說青花料,因為青花料獨特的色差,導致一些青花的白玉部分很容易出現灰的色調。白度正的料子比較少,所以黑白顏色分明,顏色反差明顯的料子最受玩家們的歡迎。
而且一些黑白分布比較散的料子很容易出現一種偏藍的情況,這種感覺應該是因為黑色與白色交叉之后,給人一種藍色的感覺。
最后對于偏色,極為重要的一點是,偏色是必須在自然的陽光下看的,在室內或者燈光下顏色都會有誤差,燈光打的亮了,青玉都可以看成白玉,燈光暗了暖白也能看成閃灰。另外一點就是,玩玉,我們首先應該把重點放到玉質上,其次再關心它的顏色,如此,你會發現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那么,你看到的白是什么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