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市場 誰主沉浮
近幾年拍場上的高價玉器,幾乎都是全盤的“清代宮廷御制”。更準確說,是乾隆時期精美絕倫的代表作。然而,回顧市場沉浮,玉器收藏的重心由高古玉器轉移到明清玉器,是近20年來的大轉變。
古玉 由極盛走向沉寂
傳統玉器收藏體系本是以“古玉”為主流!肮庞瘛笔且婚T難度很高的學問。新的出土報告至今仍源源不斷地發表。然而,今天在研究2000多年前的歷史與工藝時,仍有許多迷團,不少脈絡有待后人整理探討。由于兩岸三地的學術界至今尚未能整合出一個放諸四海的標準,造成學術界諸多門派與行家們各有見解。加上高仿猖獗、真偽難定的困境,讓藏家無所適從。市場受到重創,轉為收藏明清玉器。
其實,在1989、1990年,握豬、帶勾、谷紋璧、出廓璧等充斥著整個市場,大家所談論的是南越王墓、紅山文化等。誰料物換星移。當古玉市場從極盛逐漸走向沉寂,卻換上曾幾何時毫不被收藏界重視的明清白玉來主導潮流,令人感慨市場與人心,竟是如此變幻莫測。
清宮玉器 逐年調漲唱主角
2003年春,“非典”蔓延亞洲!胺堑洹敝,藝術市場很多事情都不同了。這些年的變化很大。以器物而言,工藝品百花齊放。明清玉器也蓄積了10多年運作的能量,開始爆發。自1995年算起,高檔玉器擺件大多約有5至10倍的漲幅!鞍淹婕庇捎谠葐蝺r低,高檔品甚至在這15年有20、30倍的漲幅。漲勢之凌厲,比10年前動輒數百萬港元起跳,最正統主流的明清官窯更加來得兇狠。
具體來說,從龍套到主角,清代宮廷品味的玉器珍品,當之無愧成為老玉中的領漲板塊。從1996到2002年,由于亞洲金融風暴的席卷,整個亞洲藝術品市場可謂慘淡經營,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玉器。直到2003年“乾隆遺珍”專場拍賣御制白玉插屏,成交價超過700萬港元,才確立了高價位玉器市場的即將來臨。2004年是清代玉器的天下,尤其宮廷玉器更是個中主角。其中,“德馨書屋”玉器專場圓滿拍賣,進一步掀開市場價位的蓋子。2005年走勢呈現盤整打底的格局。
直到2006年秋季,香港佳士得“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I”專拍重建了市場信心,為市場點亮一盞明燈。2007年是明清玉器市場尤為火爆的一年,“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Ⅱ”也在歲末完美亮相,精品大量釋出,頻創新高。且看,2006年玉器前10名僅有2件突破千萬港元,而2007年則有9件超過千萬港元?梢,高檔拍品的爆發力與成長力度,非常強勁。
2008年的玉器市場,整體上承接了這樣的良好態勢,并趨于高位盤整。2008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特別呈現了一尊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盤龍紋雙獸耳活環蓋瓶,創下2530萬港元的佳績,刷新當時玉器花瓶的世界拍賣紀錄。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尊精致傳神的清乾隆白玉臥牛又取得2082萬港元的佳績。
“2010年是玉器豐收年。玉器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績,玉器的買賣也有了海量的交易。買家賣家都皆大歡喜。大家都希望玉器能夠成為財富增長的階梯!北本┯駥W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這樣評價去年的玉器市場。相比之下,今年的玉器拍賣,則稍顯平靜,希望是在為下一輪的上揚積蓄力量。
可以說,清代玉器價格在近10年來是慢慢地調漲,也曾經渡過慘淡的歲月,打底是十分踏實。高檔擺件都有近10倍的價格上漲,把玩件及掛件也有10-20倍的驚人漲幅。新玉價格的飆漲,也反過來給明清玉器帶來一定程度的支撐。明清玉器市場一路走來,發展到現在已經正式進入大資金的市場!癏artman重要玉器珍藏Ⅱ”為后來的玉器拍賣價格定了一個“標準”。低價進場已成為歷史,好東西都得要付出相當代價。
重溫經典:“瑰玉清雕 —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
香港佳士得在2006年11月28日舉行的秋季拍賣會上,隆重推出了“瑰玉清雕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 ”專場拍賣,呈獻逾100件精品,F場共成交80件,成交率達78%,總成交額高達1.16億港元 。時隔一年,Hartman第二部分專場拍賣留待2007年11月27日才舉行。本場同樣呈獻逾100件精品,成交率78%,但總成交額沖高到1.96億港元!這兩場經典的玉器專拍,共創下總成交額超過3億港元的輝煌成績,并多次刷新拍賣紀錄,被業內視為明清玉器的標桿拍賣會。這兩場拍賣的大獲成功,也給當時的中國內地玉器拍賣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為日后的玉器市場做出了表率。
此私人珍藏由美國著名藏家及亞洲藝術古董商Alan Hartman 與夫人 Simone Hartman經半個世紀精心搜集而成,為歷來拍賣會上推出最珍貴的玉器私人珍藏,涵蓋新石器時代以至宋、明及清代的玉器珍品。整個Hartman玉器珍藏于1996年由Robert Kleiner輯錄成書,是倍受推崇的玉器圖錄之一。此珍藏還曾于2001年在紐約佳士得,以及于2003至2004年在波士頓美術館(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中展出。
Alan Hartman說:“玉擁有獨特的氣質和魅力,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為人稱頌。我和夫人搜集的玉雕,均是多年來走訪各地悉心搜羅所得,每件藏品的材質和雕工,都是獨一無二、優秀上乘!
這樣的眼光,與 Alan的家學息息相關。他的父親是一名備受推崇的亞洲藝術古董商人和收藏家,于1927年在紐約開設其第一家古董店。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對亞洲藝術品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早在12歲時,他就己經開始收藏玉器,自此與玉結下不解之緣。他與夫人憑著超凡品味及深厚經驗,搜羅了無數精美無瑕的珍品。
2006年首拍的焦點,是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1132萬港元的價格,創下了當時的白玉杯世界拍賣紀錄。此器為孤品,以瑩潤的白色玉料仿犀角杯雕琢而成,并刻有“大清乾隆仿古”篆書款及乾隆帝御題詩,珍罕無比。此杯獨特之處,在于采用高浮雕及鏤雕兩種技法精雕細琢而成,工藝嫻熟,層次分明,屬仿古器中之極品。器外雕以蘇州石湖、上方山等勝景,吳越遺跡穿插其中,巧奪天工;杯頂刻有楞伽塔,高高聳立于山巔,令人嘆為觀止。
另一精品為清乾隆御制白玉“喜慶有余”瓶,估價500萬至700萬港元。雖未現場成交,但這并不影響此玉瓶的獨特藝術價值。此器為大婚賀禮之用,玉質溫潤瑩澤,雕工精致。飾四組蟬紋、四組雙喜如意頭,兩側雕雙魚,紋飾豐富,并與瓶型配合得宜,展現端莊優美的氣質。雙喜乃福神或喜神之意;魚則是祥瑞之物,比喻富余、吉慶和幸運。瓶上的祥龍,令此器更添吉祥色彩。在傳世作品中并沒有同類的例子。而本場中的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雙耳活環瓶,估價同為500萬至700萬港元,最終加價至1132萬港元高價成交。
Harman專拍第二場的壓軸拍品,乃是一件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直徑長達19.5厘米。因其近乎完美的用料和登峰造極的“乾隆工”,生動呈現了一幅喜慶祥瑞的賀壽仙境,一舉以5409萬港元驚艷全場。相信這個驚人的紀錄短期內也不易再打破。
小而美的中國式品味
玉器擺件故然是能左右市場的指標性藝術品,但像玉牌、玉佩這類小件,更是頗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無論是嬌小玲瓏、能直接上手的把玩件,還是能放于口袋或錦囊隨身攜帶的佩掛件,都因其小而美的中國式品味,時刻帶動著市場風潮。
的確,小件玉器門坎并不太高,一般的玉器藏家大都由此入手。它豐富多樣的造型與工藝,深深令人著迷。未來值得投資的小件玉器,一定要非常美,美得亮眼,一眼決勝負。這里就有三件美得亮眼的老玉小件,小有洞天,身價不菲。北京翰海早在2004年就曾以人民幣165萬元成交白玉龍鳳佩(二件)。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推出的白玉帶皮“天下太平”擺件,以180萬港元賣出。同場的白玉十二辰,因題材新穎,更以348萬港元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