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瘋狂的掠奪式的采挖,考古式的挖掘,如今的籽料幾乎可以說是枯竭了,現在的和田,不論是在玉石巴扎,還是玉石店鋪,品質好的籽料原石都很少見。而隨著市場遇冷,全國各地來這里買籽玉原石的客商也比以前銳減,一方面是因為全國的市場都比較清淡,另一方面,即使去了和田也很難買到好的籽玉。那些手上有精品籽玉原石的商家也開始惜售,根本不會輕易地低價出售精品。
如今,很多長期經營和田籽玉的商家非常的困惑和糾結,如此稀缺的籽玉資源,如何能支撐未來的籽玉生意。手上的籽玉雖然銷售速度已經慢了下來,但是好的籽玉一旦賣出,就要以更高的價格才能買入同品質的籽玉,而且還不容易買到。所以一些有頭腦的商家,目前不僅不急于出售手中的好籽料,而且還伺機收購價位合適的籽料,以待市場恢復正常,這種市場狀況將會逐漸蔓延到其它城市。
相比籽料來說,新疆山料的存儲量要比籽料高很多。這十幾年來,隨著地質勘探水平的提高,和田玉新的礦點在不斷增加。
有關專家認為和田玉實際儲藏量應在300萬噸左右,其中和田地區資源預測為4.7萬噸,F在三處經勘測的和田玉礦產儲量為2.5萬噸,按年產150噸計算,可采160多年。
我們或許可以不用糾結160年這個數字,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幾個傳統老礦,如于田的阿拉瑪斯和且末的塔特勒蘇等,開采數百年,產量已經減少很多,或者已經絕跡;而新發現的玉礦多在五千米的雪線之上,山高路險,空氣稀薄,環境惡劣,更不易開采,F代采玉除了工具稍有進步,其他依然如故,玉石運出山,仍靠驢馱人背。
此外,即使是如此大的存儲規模,好的山料卻并不多,如今的山料大部分以青白玉為主。曾經的95于田料,已經成為歷史的傳奇,而新的“95于田料”卻再也沒有出現。
俄料:全世界的70%占有量
俄羅斯料的儲量還很豐富,這也是為什么市場上大多都是俄料的原因。有報道稱約占全世界的70%(這個數字的準確性無處可考,但俄料的儲量大是一個事實)。
中國人對于寶玉石的狂熱,已經讓俄羅斯人出現“囤貨”現象,此外,如今俄羅斯提高了玉石出口的關稅,這對于玉石商人來說利潤就降低了很多。但這并沒有影響俄料在中國的發展,如今俄白料仿籽料越來越暢銷,俄碧也因為其獨有得優勢而占據了碧玉市場的大部分江山。
青海玉的資源
青海昆侖玉于上世紀90年代發現于青海省格爾木市境內昆侖山脈的“玉虛峰”下,因古書曾有“玉出昆岡”一語而得名。有報道稱,青海玉現探明儲量為3.9萬噸(準確性未知)。
可以確定的是,青海玉的礦產資源豐富,如今國內玉器市場上有很多玉器是取材于青海的昆侖玉,占據了中低端市場的很大部分。
不過,青海料由于礦權的集中度比較高,價格的壟斷程度也比較高,為了使青海料價格穩定在一個相對好的水平,青海料的礦主采用了以保持市場相對穩定來決定供應量的方法,即只拿出當年開采的一部分原料當年進入市場,另一部分封存暫不進入市場!
瘋狂的韓國大一礦業
說起韓料就不得不提韓國的大一礦業,大一礦業已經開采30多年,在韓國有一定知名度,大一礦業在春川郊區的山溝中,地理位置并不偏僻。老板在礦口建了一棟別墅,就開始挖礦了。礦山儲量據說有30萬噸左右。
如此多產量的韓料在韓國沒有市場,于是聰明的老板想到了中國。韓國玉進入中國后,以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鎮的玉料市場為中轉,逐步向新疆、北京、廣州、濟南、安徽、上海、揚州、蘇州和南京等地輻射,充斥各地和田玉市場。目前在國內市場,韓國玉市場已有飽和趨勢。儲量豐富的含量,像煤礦一樣開采,然后像石頭一樣運往中國……
產量巨大的加拿大碧玉
加拿大只有碧玉的產出,在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坐落有50多個碧玉礦床,所有的礦床均沿科迪勒拉帶分布,全長超過1000英里。自從2008年起,加碧的產量平均每年能達到800噸,但這僅僅是中國這個市場每年需求的一半而已。加拿大從1986年開始直接出口玉石到中國,至今大約已有4500噸。
加拿大卑詩省北部地區號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豐富的軟玉產地,其產量比其它任何地區,如俄羅斯、新西蘭和中國的已知礦床都要大。但加拿大碧玉的質量不如俄碧,很多加拿大碧玉都是用作工業用料。而好的加碧,比如北極玉的產量卻很少,大部分是銷往歐洲,進入中國市場的很少。
廣義的和田玉存量
從和田玉的市場來說,據說,目前全世界每年需求和田玉大約6000噸左右,中國市場占有絕大部分。
從廣義和田玉的存量上來說,俄羅斯,青海昆侖,韓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都有超大量的透閃石礦,有說法稱,全球所有的廣義和田玉礦儲量加起來可能是黃金儲量的幾十甚至上百倍。
這里再普及一下廣義和田玉的一個知識,其實在全世界范圍內,共有透閃石玉礦床120多處,分布于2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俄羅斯、美國、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新西蘭、韓國、朝鮮、臺灣等。但這些礦床都屬于蛇紋巖型透閃石玉(以碧玉為主,俄羅斯、韓國、朝鮮出產白玉),唯獨新疆的和田玉由于極其特殊的地質成因而屬于非蛇紋巖型透閃石玉,這是新疆產和田玉倍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完文章,很多人可能覺得和田玉的資源并不少,而且應該是很多,這是對的。但要明白,精品的資源是少之又少,而且是越來越少的,就像我們傳統概念中的和田籽料,如今好的料子幾乎都是以前開采的。而對于山料來說,老坑料已經在市場上不容易找到了,而剛開采的新坑料與老坑料相比差很多。
所以,如果說和田玉還給我們留了多少家底,也許,那些好的家底已經被我們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