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有“玉石王國”的美譽,不僅開采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昆侖-祁連山、東北-內蒙、秦嶺、天山-阿爾泰山、陰山、喜馬拉雅山及東南沿海等地是我國寶玉石資源主要成礦帶。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玉和湖北綠松石,稱為中國四大名玉。
我國的玉發展歷史主要劃分為:
1.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新石器時代晚期,掌祭祀大權者,多用珍貴的美玉制作「祭器」,禮拜神祇祖先。他們相信天圓地方,便琢制圓璧與方琮,來禮拜天神與地祇;他們相信氏族遠祖的生命,是經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飾想像中神祇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繪極具深義的符號,以禮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質地、造形、花紋與符號,產生感應的法力,與神祇祖先交通,汲取祂們的智慧,獲得福庇。
2.上古社會:上古社會里,個人地位的高下,端視人與神祇祖先關系的親疏而定。事神之「禮」,建立了人神之間的溝通管道,也維繫了人際間的和諧關系!溉鹌鳌咕褪窍筢缟矸莸匚坏挠衿!讣榔鳌古c「瑞器」的制度,都源起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體制與社會結構,繼續發展。在宗廟祭典與朝享會盟上,發揮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維繫禮制,故總稱為「禮器」。
3.東周時:人文主義興起,儒家將一些傳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的觀念。於是佩玉之風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後世亦難出其右。
4.漢朝:漢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畫、墓磚上,都飾以玉璧圖象。圓璧有助於靈魂通天的觀念,此時發揮至極。
5.六朝至唐: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藝術轉衰。雖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統,舉行封禪大典,然而禮神之冊都難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傳世玉器,僅見帶銙、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
6.宋、明:玉雕藝術再度興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學者對商、周禮制的考訂,民間遂興起了研究與仿制古玉的熱潮。此時,以知識相結合的士大夫階層,重視生活品味。玉制文房陳設,除供欣賞把玩外,兼具實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鳥、人物、山水等,也成為裝飾主題,呈現柔美雅緻的文人品味。由於所取玉料,多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藝。所琢成品,常是圖必有意,意必祥和。
歷史價值:
中國玉器發展源遠流長,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萬年的遼寧海城縣小孤山仙人洞古人類洞穴遺址出土的三件綠色蛇紋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產生、發展和演變,貫穿于中國文化史的始終,與中華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國的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其成就和輝煌不亞于偉大的萬里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
藝術價值:
玉器往往表現出“天公之美”(質地)加“人工之美”(工藝)的社會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藝的融合。玉質感溫潤細膩,佩之則倍感體貼;它色感純潔無暇,賞之則凈化心靈;它音感清脆悅耳,聽之則滌蕩胸懷。而這些美學要素結合起來,不禁會使人感嘆玉石乃天地之精華,進而在崇敬、景仰之余產生神秘的美感,這種神秘的美感與宗教等相互聯系,更加深了人們對玉的既愛又敬、不平凡中又蘊涵神秘的獨特審美趨向!坝衿鲿r代”的玉器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藝術,是由遠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歷史、社會風貌最為全面和深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
玉枕
科學考古價值: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玉器的研究、鑒賞、辨偽和收藏是相輔相成的,它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將我國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更高級的階段。
玉文化旅游資源是開發玉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業發展的靈魂,文化旅游是地方旅游業品質、品位提升的關鍵。在中國諸文化的歷史傳承中,從文明發祥就始終一脈相傳、未曾中斷的就是玉文化。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息繁衍在亞洲東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在史前時期便用心血的結晶建造了屬于中國自己的“玉器時代”和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形成了卓爾不群的民族風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玉文化鮮明的個性、豐厚的底蘊為玉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奠定了深厚的物質、文化基礎。特色是旅游之魂,而旅游資源的特色是發展特色旅游的基礎,是構成旅游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開發玉文化旅游資源有利于弘揚中國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經過理學家的詮釋美化,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征、美麗形象的代表,融合在傳統文化與禮儀之中,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風貌、生活習俗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弘揚玉文化是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文章錄入:王婷 責任編輯: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