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情人節,不少人會選擇在這一天向喜歡的人告白。表白,自然少不了禮物,為確定心意送出的禮物,我們將它叫做“定情信物”。
在今天,定期信物可以是玫瑰花,是演唱會門票,是鉆石……在古代,定情信物其實大部分都與和田玉有關。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古時相愛的男女是如何借助和田玉表達綿綿情意的。
“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
這是《古詩箋》中的一句詩。其實,在中國的很多詩詞歌賦中,都有和田玉被當成定情信物來互贈的描述。
和田玉一直是純潔愛情的象征物。早在商周時期,和田玉就已經作為了婚嫁慶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前的戀人們,羞于直接表達愛戀,害怕面對離別。
于是,耳際的耳環,頭上的玉簪,腕中的手鐲,腰間的玉佩,指間的戒指,襟上的香囊,都成了他們訴說情話的“幫手”……
定情信物之和田玉發簪
自周代起,女子年過15,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笄,即發簪),將發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
久而久之,和田玉發簪便成了一種定情信物。
女子送男子發簪,意思就是說,“我想做你的正室妻子”,男子送女子發簪,便也是告訴對方,“我想娶你為結發妻子!
后來,戀人或夫妻之間在面臨別離時,女子會將頭上的簪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

發簪
定情信物之和田玉梳子
“一梳梳到底,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子孫滿堂”。
古時,女兒出嫁前,母親會為她梳頭,因為梳子是每天都會使用的貼身之物,代表著思念。
古時稱發絲為“青絲”,諧音為“情思”,因此頭發承載了太多的情意。
所以,送和田玉梳子,便是告訴你,“我愿與你私定終身,白發偕老”。
結發同心,以梳為禮。
定情信物之和田玉耳飾
據《山海經》記載,“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梢,中國的女子,很早就開始用耳飾來打扮自己了。
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耳飾作為一種直接與女子身體接觸的東西,伴著女子的體溫,將愛傳達。
定情信物之和田玉玉佩
“見玉如見人”,玉佩,意為陪伴。若是將玉佩相贈,不用言語,便可知對方心意。
于女子而言,古代女子會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昭明心意(“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系于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
于男子而言,謙謙君子們喜歡用玉來作為定情物,既彰顯自己的儒雅,又顯得對女方節制有禮。
正如《詩經》里有言,“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也有關于玉佩的多處描述。
書的開篇便講到寶玉出生時銜著一塊“通靈寶玉”,賈府上下將之視若寶物;第二十九回中,寶玉因和黛玉慪氣,竟將玉佩一把拽下又摔又砸,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癡情……
定情信物之和田玉香囊
香囊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
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
意思就是,晚輩見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看到以上這么多和田玉的定情信物,相信大家也和賞玉君一樣,更加堅定了對和田玉的喜愛。
其實,在文娛圈,和田玉也一直是受追捧的。
比如著名相聲演員潘長江的女兒大婚之日,她的丈夫便在婚禮現場送了她一塊璞玉,象征純潔的愛情。
在數千年的歲月變遷中,和田玉依舊如初,保持著它的天然、真摯,正如戀人們之間的愛情一樣。
賞玉君深感和田玉訴諸情意的美好,相信它是比鉆石更加能代表永恒的事物。這也正符合中國人自古以來內斂含蓄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