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仿古玉器,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徒有其形卻欲按真品出售的假古董;明清之時的“仿古”概念則與之完全不同。作為明清玉雕中的一個品種,明清仿古玉器的器形雖仿自古代,藝術風格、表現題材等卻多體現出當朝當代的特點。清代仿古器以高超技藝重現了三代鼎彝的古樸神韻,卻又在局部巧思上體現了時代風格,不但得到宮廷重視,也受到民間喜愛。
主要仿商周青銅器
“這種仿不是造假,和咱們今天說的‘仿古
’不是一個概念,它是對古文化的一種尊崇與傳承!倍鄶登闆r下,這種明清仿古器并非完全照搬古代的樣式,也不是出于當古董去賣以求得高價的目的。
所以,明清仿古器往往具有這樣的特點:大致的器形仿自古代,主要是仿自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如觚、爵、鼎等;但其制作工藝、藝術風格、表現題材以及紋飾等,往往體現出朝代當時的特點。如清代一些鼎的造型,紋飾就是清代的龍紋或是花卉紋。
到了明清之時,大部分玉器的器形都已出現,清代比明代在紋飾上更加繁復精細。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清代玉器是一個最高潮,集各個時代之大成。不但以前歷朝玉器都可以仿制,而且自己也有很多創新。
此次,明清玉雕專場中,同樣也有一些明清仿古器的佳作,如“清·翠雕獸面雙耳蓋瓶”。這件玉器以翡翠為質,仿青銅器造型而作。
頂蓋及瓶身縛以繩紋、環扣為飾,取“保四方平安”之意。頂蓋透雕蛟龍鈕,龍身盤旋矯健,雕琢精細。瓶身兩側飾象首耳,象鼻鉤掛活環。瓶身腹部也模仿青銅器,雕琢以變體云紋及饕餮紋,惟妙惟肖,隱中求變。整件玉器既古樸典雅,又不拘泥于古法,在局部巧思上體現時代風格,堪稱其中佳品。
另有一件“清·碧玉雕螭龍福壽雙聯杯”,也頗值得關注。作為古人大婚時用的盛酒器,合巹杯也是仿古玉器中常見的器形之一。這件螭龍福壽雙聯杯通體飾卷云紋,杯壁浮雕螭龍,左右各二,每只杯上都有一龍攀沿,一龍銜芝。兩杯中間刻鷹踏熊首形,鷹雙翅抱瓶,亦稱“英雄合巹”。
仿古玉器在清代中期比較盛行,主要是乾隆時期。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乾隆皇帝個人有很大關系!八麑τ衿,尤其是古玉非常愛好。他自己很崇尚,也喜歡收集!?梢韵胂,因為皇帝的帶動作用,喜歡仿古玉的風氣很容易傳及朝野。
佩飾在清代開始民間化
雖然明清玉雕在拍場上通常被歸入同一專場,但細分之下,還是有所區別。
一般人說起明代,有“粗大明”之評,認為明代玉器做工稍粗。不過,明代玉器作品也應分早中晚期來區別對待!皬某鐾恋臇|西看,明代早期也有一些東西是很好的,中晚期可能有點受這種影響,玉質不是太好,做工也粗一點!
從玉質來看,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期以后,新疆的玉石之路被打通,玉材增多,加之清代宮廷對玉器非常重視,質量與做工都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對純色玉的喜愛,宮廷用玉以白玉較多。
此外,還有一些玉器是明清所不同的,如玉帶板。業內一般認為,玉帶板“始于唐,終于明”。雖然玉帶板是否在唐以前出現尚無定論,但“終于明”的說法卻得到了公認,所以清代沒有玉帶板。
明清玉器與前朝的不同之處還在于,漢代以前的玉器以禮器、祭器、帝王用器為主,到了清代,佩飾卻成為主導。
佩飾在清代開始民間化。不但在北京、揚州、蘇州都出現了玉作坊,民間還出現了玉市。玉作坊的玉器拿到玉市上出售,普通百姓只要經濟條件許可,都可以進行購買?蓲煸陬i中的玉墜、腰間懸掛的玉牌等,都是清代非常流行的佩飾。
值得一提的是,玉牌這種佩飾從明代已經開始興起,清代更是極為流行。而且,紋飾、造型都比前代多得多。以紋飾為例,就涉及人物、動物、植物、山水等各個方面。在當前的玉器市場上,清代玉牌也是最熱門、拍賣次數最多的佩飾品類之一。
明清玉器仿品量最多
提到收藏明清玉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當前的市場上,仿品量最大的就是明清玉器。而且,即使是清代,也有容易混淆的作品。乾隆時期作品以精美著稱,被稱為“乾隆工”,這就使得一些并非出自乾隆本朝的玉器也冒其名而出。
第二,在普通市場上,其實很難找到清三代高檔玉器。古代以手工制玉,流傳下來的畢竟數量有限,所以不要盲目去追求名品。其實,中國藝術品有許多尚未引起太多關注的領域,如官印、不太著名的窯口瓷,包括青銅器等,都可以善為投資。
第三,狹義的和田籽料基本上已經枯竭,要留意以青海玉和俄羅斯玉為主的替代和田玉仿品。
此外,擺飾、佩件等玉器是一種消費品,而非消耗品。一旦達到了一定的飽和程度,價格就會下跌。真正能增值的是不可再生的古玉。所以,投資藝術品還是以古為主,遵照藝術品投資四大法則:
第一、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第二、科技價值。作品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第三、藝術價值;最后,也是最重要一點是數量稀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