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鐲,二牌,三把件,四掛件的說法是針對普通玩家的收藏角度來定義。這四件最常用也最實用,排序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來單獨衡量一下。
鐲子,最早出現鐲形玉器是8千年前興隆洼文化,到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玉的鐲形器已經很成熟,大約到唐代成為女子專門佩戴的飾物,到清代進入鼎盛。所以鐲子的演變從權利到禮儀到飾品,一直是人身體上最重要的飾物。
材料方面也是最難達到。新疆和田籽料大部分都是小料,能出鐲的料子極少。在這個極少數能出鐲的料子里面, 能達到飾品用鐲效果的料子又是極少。在這兩個極少條件下出來的鐲子,只有10%的鐲子瑕疵少,或者說不明顯,能達到收藏條件。所以鐲子在和田籽料里面,最難做到,要求最高,同時價格也最高。行業里面,拿到一個理想的大料,第一考慮也是先出鐲。在今后材料更加緊張的現實情況下,籽料鐲子會越來越少。
玉牌,起源于明,盛行于清。明末,民間富裕玉雕繁榮,最典型是蘇州玉雕。蘇州一個文人匯集的地方,也許是這個原因,讓玉雕和文人有了融合的契機,玉牌證明了這個玉雕發展史上的突破。玉牌方正端莊又不失輕巧,便于攜帶佩掛把玩,方寸間融繪畫、書法、雕刻及故事文化于一身。符合近代人審美和實用的訴求,得到了人們的推崇、喜愛。因為器型比鐲子小,所以在材料上的要求比鐲子高。在原料日益稀少的情況下,牌子成為收藏賞玩的主要玉器之一。如果鐲子是女士首選玉器,那么牌子是男士的首選玉器。
相對鐲子牌子,手把件缺少歷史傳承和工藝突破,是一種生活化的玉器,也是一種材料價值最大化的器型。人們在閑暇之余,隨手盤玩,更直接感受玉的溫潤,欣賞工藝的精美。對材料對器型都沒有特別要求,隨意性強,可以很高端,也可以很普通,只是對大小上適合盤玩的要求。所以手把件在收藏上沒法逾越牌子鐲子的高度。
掛件因為小,存世量大,所以在收藏上排在最后。掛件起源最早,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就開始使用玉石掛件飾品。發展至近代,雕刻工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滲透為其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而從材料上來說掛件可以算是物盡其用,對于原料的運用更為巧妙,創意更為精妙。收藏門檻相對更低。人們更容易收藏到自己喜歡的題材。
由此大家知道了為何會有一鐲二牌三把件四掛件這個說法了,但是在實際收藏過程中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