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見到的清宮所藏痕都斯坦舊玉器有兩種,一種為當年輸入,另一種為宮內工匠仿制。盡管乾隆皇帝認為痕玉“制薄如織,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钡菫闈M足自己的玩賞興趣,仍然命造辦處如意館極力仿制。不過,仿制品多刻年款,被稱為“西番作”。當時,蘇州的專諸坊也有仿制。這些仿制玉器并沒有亦步亦趨地復制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別致、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點,結合中國工藝的傳統方法,創造出帶有西番風格的玉器。通過與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比較,宮廷仿制的“西番作”雖然部分器物的胎壁也很薄,但從整體上看還是要稍微厚一些,材質主要是和田產的上等白玉或黃玉。這些中西結合的玉器直接影響了中國玉器的制作風格,近現代玉器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裝飾紋樣是西式的,足見其影響深遠。
痕都斯坦玉器的市場情況
從乾隆33年到嘉慶22年(1768—1817)的近50年間,各地向朝廷進貢了至少800件痕都斯坦玉器。同時,清廷的駐外大臣也購買了一些玉器進獻給乾隆皇帝。痕都斯坦風格玉器因耗料且使用上容易毀損,因此乾隆晚期下旨停止制作。清宮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最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宮暖閣和圓明園殿座之中。由于乾清宮于乾隆歸政前被一場大火燒得精光,乾隆用近60年的時間收藏下來的古玩和當時的藝術精品很大一部分被焚毀,之后又從各殿集中了一批精品,仍存放于重建后的乾清宮暖閣內。而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自然也難幸免。新中國成立之前,故宮博物院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它一些古典藝術品被運往臺灣,現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目前只有少量痕都斯坦玉器存于博物館或私人藏家手里。因此,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在市場上是很難見到的,而有條件進入拍場者則更少了。從拍賣記錄看,近10年來痕都斯坦玉器的比例在玉器拍賣中的比例不是很大,成交價格從最初不到10萬元逐漸走高,目前已過百萬元。比較之下,痕都斯坦玉器的價格走向仍較平穩,收藏者應擦亮眼睛,選擇真品中的精品入手為佳。
痕都斯坦玉器,頗為清代宮廷所重,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贊譽,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記載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可見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痕都斯坦玉器的風格特點
1、用料精良
痕都斯坦玉材多為南疆的和闐玉、葉爾羌角閃石玉。玉質細密,質地溫澤,透過光,可以看到里面有棉狀或點狀包裹體。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純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選用青玉、白玉或碧玉,這與中國傳統玉器的愛留皮留色巧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器型別致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有食器與雜器兩大類,以實用為主。食器類有碗、杯、盤、壺等。雜器類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爐等。中國傳統玉器中常見的禮玉、佩玉、擺設玉卻很少。痕都斯坦玉器的形制也比較特殊,常以動物和花形構成,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開的花或一片橄欖葉,器柄處多圓雕成花苞或纏枝的莖葉,如葵瓣盤、蓮花式碗,極為常見。還有的則采用不同的獸耳或獸角作器物的造型,逼真細膩,新穎奇特。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對稱性布局。器物底部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葉形。
3、紋飾獨特
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因為受當地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以及風俗習慣的影響,體現在器物上紋飾有著明顯的異域色彩;ㄈ~紋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主流紋飾,花草以莨、苕、蓮為主!拜埂奔匆案,俗稱“老虎腳爪草”;“苕”即“葦花”,也叫作“凌霄”、“紫葳”;這里的“蓮”不是我們常見的池塘里的蓮花,它是陸生的西番蓮與鐵線蓮。組合花中常見的是菊花,另外還有葵花、折枝花等,其次還有蕉葉、鳳尾草、狗尾草等。這些都是當地特有的植物品種。傳統行話將這些花草統稱為“祥花和香草”。圖案以花苞、花朵、卷葉相組合,有的構成層花疊葉,講究對稱布局,顯示出枝繁葉茂、繁花似錦的景象。
4、工藝精湛
中國玉器常以質佳工美取勝,而痕都斯坦玉器不僅多利用多層次的淺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機,而且為了加強裝飾效果,常采用五顏六色的鑲嵌來營造華麗高貴的美感氣氛。主要是在玉器上鑲嵌金銀,以形成美妙的圖案,使玉器更加富麗堂皇,亦有金粉直接描繪圖案的。其工藝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雕工復雜,碾磨細致。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浮雕、圓雕、鏤空雕等多種工藝組合;ㄈ~紋以剔地陽紋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紋,即雕刻時先琢平底子,再淺浮雕紋飾,形成凹凸的視覺反差,增強其藝術表現效果,所以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極細,乾隆皇帝曾詠詩“細如發毛理,渾無斧鑿痕”,就是對其雕工的高度贊譽。
(2)鑲嵌裝飾,富貴華麗。痕都斯坦玉器的表面不像中國玉器那樣光潔平滑,或僅用陰線浮雕來作裝飾,而是善用纖細的金絲或銀絲將花紋的輪廓勾出,表現出器物的華麗。另外,痕都斯坦玉器上多鑲嵌各種玻璃、寶石、金銀片或玉片。這與中原傳統人文的雅致意韻全然不同。
(3)器物薄巧,工藝高超。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水磨技術,通體玲瓏薄透,鬼斧神工。大量玉碗、盤、杯等雕琢既細且薄,由外透過器壁能看清器內盛裝的物質顏色,由內透過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種花紋圖案。這種新穎的玉器,由于胎體薄,拿在手上又輕又巧,有輕若浮云之感。正如乾隆皇帝稱贊的那樣:“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薄氨∮诩埜p于銖”、“撫外影瞻內”。 它還具有另一個特點,放在水上能飄動,不會沉入水中,故被人稱為“水上飄”。這種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藝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這種薄胎雕刻工藝難度大,技術性強,因為薄胎的坯體薄、強度低,制作過程中極易破裂。制作者在制作時,需具備高超熟練的操作技藝,執行嚴格的工藝規程。在古代,玉瓶類器物“掏膛”的手段是一門絕技,玉雕匠人需隨著器物的形狀,將實心的玉料掏空,器物壁身的厚度最薄的只有一兩毫米?梢娺@種工藝的難度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