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溧陽市博物館館藏的漢代谷紋玉璧(見圖)。玉璧直徑為11.5、厚0.3厘米,表面大部分受沁成“雞骨白”狀態,隱約可見其原本的青玉質地。玉璧表面有用陰線琢刻的“の”字形谷紋樣式。關于谷紋由來,眾說不一,可能是從春秋時期卷云狀虺紋演變而來,而后戰國至秦漢時期人們根據其形貌與谷粒類似將這種紋飾命名為谷紋,并且引申賦予其滋養、爵祿等含義,《周禮·春官·大宗伯》記:“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编嵭ⅲ骸肮,所以養人!痹偻笕藗儗⒐燃y直接看作是糧食谷物的象征,預示國家農業豐收,《酉陽雜俎·忠志》載:“(唐)代宗即位日……楚州獻定國寶一十二……三曰谷璧。白玉也,如粟粒,無雕鐫之跡。王者得之,五谷豐熟!
這種谷紋璧只是漢代玉璧中最普通的樣式,兩漢時期玉璧形制有大有小,紋飾亦豐富多樣,不同種類的玉璧在當時的不同場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妒酚洝ず忧䲡份d漢武帝用玉璧祭祀黃河,“(武帝)臨決河,沈白馬玉璧于河!薄逗鬂h書·明帝紀》中有漢明帝“親執圭璧,恭祀天地”。這類用以祭祀的玉璧形制較規整且尺幅較大,一般以青玉質地(及所謂“蒼璧”)居多。
“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保ā抖Y記·經解》)組佩中的小玉璧往往會帶有裝飾意味的鏤空或出廓圖案。而大型裝飾類玉璧則可能用作室內懸掛,如漢畫像石上常見綬帶懸掛玉璧的圖像。在古人看來美玉是寶貴的且具有祥瑞色彩,所以玉璧在漢代也作為每年正月公侯一級朝賀皇帝使用的禮物,《后漢書·禮儀志》載“每歲首正月,為大朝受賀!铊,中二千石、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睎|漢時期出現“宜子孫”之類鏤空字樣的吉語璧則將其吉慶色彩體現得更強烈了。
《周禮》中有“疏璧琮以斂尸!庇耔翟跐h代墓葬尤其是大型墓葬中,作為葬具頻繁使用,一般墊放在死者胸部和背部,有的鑲嵌在棺上及縫在玉衣頭套的頭頂部。而小型或等級不高的墓葬,往往也會出現用滑石、陶、琉璃等質地的璧作為玉璧的替代品。開頭介紹的館藏谷紋璧從其工藝及材質判斷就很有可能是用以喪葬的玉璧。
此外玉璧還可作為信物憑證,如《荀子·大略》中記載:“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奔凑埥谈呤坑描、召喚使人前來用瑗、拒絕推辭別人用玦、和好恢復關系用環。此外,古籍中亦有“銜璧”之詞,這里玉璧是為亡國君主投降信物了。
文章錄入:王婷 責任編輯: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