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指:產于新疆境內的昆侖山至阿爾金山一帶的成因特殊的以透閃石為主的玉石。

具體分布在塔里木板塊公格爾中央隆起帶—桑株塔格中央隆起帶—柳什塔格中央隆起帶—阿爾金斷隆帶。西起塔什庫爾干縣之東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經和田地區南部的桑株塔格、鐵克里塔格、柳什塔格,東至且末縣南阿爾金山北翼的肅拉穆寧塔格,在此范圍內3 500~5000m的高山上分布的和田玉原生礦床和礦點。
次生礦河流:喀拉喀什河、玉龍喀什河,分布有“兩頭一中間”之說,即西頭以莎車、葉城為代表,東頭以且末、若羌為代表,中間以和田、于田為代表,中間最為有名。
西部:沙車—葉城地區
從塔什庫爾干縣大同玉礦經密爾岱到葉城縣西河休,礦化帶斷續出露長約70km。單個和田玉礦床礦化帶一般寬3~5m,礦脈厚0.1~0.6m,礦化帶最長約 100m多,單礦脈長1.4~1.8m。玉石以青玉、青白玉為主,少量白玉。葉城縣西河休,主要以糖青白為主,玉石工藝性較好。
東部:(且末—若羌地區)
指東經 82°~84°之間的區域,分布在該區的“和田玉”礦床和礦點較多,其中較為重要的有:且末縣塔特勒克蘇玉石礦,且干布拉克玉石礦,塔什賽因玉石礦,若羌縣庫如克薩依玉石礦等。這些礦點分布在阿爾金山西段北坡,處于海拔 3 500~4 500m的高山地帶,空氣稀薄,氣候寒冷,交通困難。
且末縣主要分布在哈達里克河、塔特里克蘇、塔什賽音等地,若羌縣主要分布于庫如克薩依至里山一帶。礦床礦脈一般長10~40m,礦脈厚 0.1~2.6m,且末縣多以青白玉及糖玉為主,若羌縣外山以糖包白為代表,里山以黃玉為代表。
中部:(和田—于田地區)
指東經 78°~82°之間的地區,昆侖山北部之前震旦紀隆起的兩側。從皮山縣的賽圖拉—于田縣的葉黑浪溝,和田玉山料礦化帶斷續出露長約 450km,和田玉山料主要分布在于田縣、和田縣,皮山縣和策勒縣也有分布。如于田縣的阿拉瑪斯、賽底庫拉木、哈尼拉克、其汗可、葉黑浪溝等,和田縣的普什—黑山一帶、奧米峽等地。
和田玉礦脈一般長10~50m,厚0.3~0.8m,玉石主要以白玉和青白玉為主,;皮山縣主要分布在新藏公路 219國道以北賽圖拉—康西瓦一帶,礦化帶一帶長 20~200m,寬 0.3~1.5m,多為青玉和青白玉,結構較粗大;策勒縣也有分布,主要在烏魯克薩 依大隊以東的阿克白乃克山,以青白玉為主,質量總體較差。
山流水主要分布在玉龍喀什河上游汗也依拉克及木孜塔格冰山以北的河道中或冰積物中。綜上所述,和田玉山料總資源量約為 20萬噸,仔料約為 2萬噸,戈壁玉約為 5.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