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延續時間最悠久的一種。仿古玉雕是對古代玉雕紋飾、題材、造型等仿古,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尊崇和傳承。仿古玉雕上這些由老祖宗根據長期的生產實踐創造出的紋飾極具神話浪漫主義色彩,古雅精美,極具抽象美感。
時至今日,仿古題材依然是眾多玉雕作品中的生力軍,備受文人雅士喜愛。雖然她沒有婀娜的身姿,沒有歡喜的笑容,但這些高度凝練的線條所表現出來的古樸大氣,確實不是其他題材可媲美的。
仿古玉雕源于展現生活中的藝術之美,講究對稱和均衡的藝術美感,這些嚴格的要求必須運用到玉雕中的各種技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雕刻技術方面除常見的陰刻、淺浮雕之外,又出現了圓雕、深浮雕、雙勾陰刻、連透雕這樣高超的技法也有所使用。
遇到一件仿古玉雕,首先要鑒賞它的紋飾。紋飾是仿古玉雕上鮮明的符號,它們的風格多種多樣,或低調樸實,或熱烈奔放,每一種紋飾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含義。云紋是對云的崇拜,谷紋象征五谷豐登,獸紋是為了辟邪,饕餮紋是為了戒貪,每個朝代都會有新的紋飾出現,有些紋飾幾乎跨越整個玉文化的歷史,有些紋飾則往往只在一個朝代使用,紋飾的種類和演變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古代玉器的特征。
國人骨子里沉淀著中華的習俗和符號,這是永久揮之不去的,F代仿古玉雕工藝更多的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將古玉文化的精髓加以繼承和運用,融入當代設計審美和設計理念,并加以繼承創新。所以說,仿古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融合古今文化的激情碰撞。這不僅是對古代玉雕藝術的致敬,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玉雕創作者不僅僅要熟悉各個時期紋飾的特征,在具體設計中還要有所演化,這種演化,不是脫離,憑空設想,而是基于古代文化的基礎上,在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化的變革,才能具有現代的審美,而又不失文化內涵。因此如何有效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完美結合,創造出有文化內涵的玉雕作品變得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創作者廣泛涉獵典籍,尋求創作靈感,在廣泛閱讀中,提煉和吸收,融入個人思考和感悟,用創新的方式將其闡釋出來。
“厚今而不薄古,其中可以融洋”。仿古玉雕,它不是平鋪直敘的寫實性玉雕,它是一種有著古老的藝術技巧、獨特的文化背景、厚重古韻與情懷的玉雕藝術品。它能帶給人無限的想象,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厚重拙樸、古色古香的歷史氣韻。從紋飾中穿越漢唐的風骨、宋代的典雅、明清的華貴,在溫婉細膩的古風古韻中流露出清新自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