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曾說:人生不如意雖十有八九,但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人便會感到如意歡喜!叭缫狻,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古之爪丈也。朝野之上,它是入宮記事的朝笏。生活之中,它則寓意美好的祝愿。先人將天地常見之物,用心靈手巧的智慧將它變成婉轉之物。時至今日,如意已成為國人最為鐘愛的飾品之一。
據有關資料記載,此物遠在東漢時就已有之,在清朝時,已成為宮廷的珍寶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紋、靈芝做成頭部銜結一長柄而來。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變而來,當時人們用它來搔手顧不到的癢處,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后來形態分化,一支保留實用功能,在漢族民間流傳;另一支強調吉祥含義,向陳設、珍玩演化。它是玉雕件中的?,是我國傳統的吉祥之物。
隨著大件玉器擺件在大眾化的消費市場上逐漸萎縮。由大型如意擺件作為原型,人們從中提煉出心形、靈芝形和祥云形的如意紋樣運用于玉雕作品當中,成為雅俗共賞,雅俗樂用的飾品。其性能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實用、權力象征逐漸轉為欣賞、收藏和佩戴。
如意的造型中最為靈動的要數靈芝如意,大小靈芝疏密有致,穿插而上充滿動感也顯示勃勃生氣。其波浪曲線一般的幅度將造型變得柔順且更加舒服。細膩的手法表現出靈芝表面的褶皺肌理,一反傳統雕刻中僅以幾道曲線作為概括的技法,顯得格外出彩。
玉雕如意之所以被視之為我國傳統的玉雕吉祥物,其原因不僅是因為玉雕如意可以彰顯身份和裝扮美,更在于其飽含著簡明真切的寓意,祝福擁有它的主人可以萬事順利、吉祥如意等,故而深得人心,成為人們寄托情感的支柱。
如意玉器,如我心意。玉如意的出現,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如此玲瓏美觀之物,討人喜愛是必然的。手握如意,悅目怡情。納福呈祥,萬事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