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乃“山之精靈”,玉賦山以靈秀,山賦玉以聲名。和田玉多產自昆侖山,古有昆侖玉之名,清末清廷在和田設立州府,和田玉的美名才遠播四海。
近些年,玉石著實火了一把,價格瘋漲,這和一些新人的加入不無關系,不懂行容易盲目抬高市場價格,漸漸的產生了一些常見的誤區,小編為大家介紹幾點。
一是命名誤區
“和田玉”代表的已經不僅具有產地意義,而是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要成分玉石的總稱,從礦物學講,和田玉是一種微晶透閃石聚合體,透閃石含量占95%以上,凡符合此標準的玉石均可稱為“和田玉”,因此青!昂吞镉瘛、新疆“和田玉”、廣西“和田玉”、岫巖“和田玉”這樣說都是正確的。
二是產地誤區
和田玉產于新疆這是大家公認的,然而真的這樣嗎?若硬要以產地進行劃分,那也不應該以省界區分,最起碼也要以山脈進行劃分,我國西部三座大山橫貫東西幾千里,它們是昆侖山、天山、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大部分在新疆境內,出產和田玉的礦脈有一千多公里,在青海境內也有數百里,因此說清楚和田玉的產地并不容易。
三是品質誤區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新疆和田玉品質最好,新疆和田玉白玉最好,新疆和田白玉中籽料最好”,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由于“和田玉”已經不僅僅具有產地意義,其它地區出產的玉石都可以稱作和田玉,甚至俄羅斯的俄料都可以稱作和田玉,在判斷是否為新疆和田玉都很困難的前提下,概括性地認為新疆和田玉最好實屬誤區,另外新疆的和田玉品質也與具體的產出地點有關系,有些礦脈歷史上就很著名,自元代乃至更早的歷史中,一直出產頂級美玉,而有的礦脈產玉質量并不高,并不比其它地區出產的和田玉質量好。
論及新疆和田玉,一些學者將顏色概括為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墨玉、唐玉、碧玉七個品種,其中又以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幾種居多,內部結構有的可見、有的不可見,白玉家族中有一種油性很大、色如凝脂,大家習慣地叫它“羊脂玉”,可能就是這個印象,使大家一致性認為新疆和田白玉品質最佳,這又是一個誤區,其實決定以塊玉品質的因素很多,比如純度、濃度、色調等等,白玉中不乏殘次品,新疆和田白玉必貴坑了很多人。
另外,新疆和田白玉“籽料”最好也是一個誤區,籽料無非多了一層皮子,古代人根本就不要這層東西,里面的料才是價值所在,真正讓籽料名噪一時的是那些巧雕的大師,如果沒有高超的雕工,即便是水頭足一些、質地細一些,也不會凸顯出與其它玉石有何不同,若一味追求籽料,往往容易購得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