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君子,溫如玉石”這句話明顯點出中國人和玉的關系,情結很深,玉養人和人養玉一直影響著我們,隨著文化行業的深入,大家情懷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收藏。收藏和田玉變得越來越流行,可是市場的混雜人心的不可揣測,讓玉友在賞玩和收藏的過程困難重重,不知怎么解決。
我們都曉得和田玉是一種藝術之美,它所蘊含的價值,工藝以及玩玉人的思想是平常人不能懂得。收藏的時候要注意內涵,感受,前景,不少朋友想通過玩玉一夜暴富,這是不現實的,在和玉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有情感認識,下面一起學習下收藏和田玉的要點。
看玉質:每塊玉石要想達到細膩,必須在視覺上給看的人溫潤感,而細膩性從專業角度要滿足顆粒小,質量佳等因素。從行業視角來講,美玉無暇,好玉不好遇,真正遇到優質的玉石首先要看清它的玉質,比如顆粒,結構,手感等方面。溫潤的光澤,特色的料子,密集的云絮都可以作為選擇的標準。
看料和做工:作為判別一塊好玉的兩大基礎,料子在選購的過程,最好以籽料為主,真正無瑕疵,無裂紋的玉很少,同時要看清做工,工精細與否全看自己的眼力。這里恒雅玉琢想告訴玉友:用手觸摸的效果會好一些。
看工藝:一塊玉最大的價值,采購的時候特別要關注下這塊,工藝的構思要巧妙,題材要新穎,作品要有美感,沒這幾點的,稱不上好玉。雖然玉料的價值發揮空間大,但有些雕琢家在設計的過程中忽略了內涵以至于令一些收藏家困惑不已。
看藝術性是否是名家作品:當今社會由于人心浮躁,很多作品只被當成了情感消費品,找不到藝術靈魂,缺乏個性,沒特色,一件真正有氣場的作品完美,設計感好,能夠凸顯玉雕作品的特性,能從外走向深度,不可否認,誰都想收藏一塊名家作品,可是造假,冒充等現象讓這一切停止。
綜上所述,大家會發現一塊玉的收藏要經歷反思,多學,多看,多了解,多讀玉石文化方面的東西,這樣才不至于被騙。以后遇見同類事情,才會更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