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田玉?原本我們用了中國幾千年的詞現在倒有些管理混亂了。和田玉被認為是新疆和田地區的一種玉。但在國家標準,是不是一個地理概念和田玉,但已成為透閃石的含量一般超過95%。
無論怎么樣,但在實際交易行業,不同地區,如新疆田玉料,俄料,青海料,韓國等原材料價格有很大的不同。這是機會有很多企業可以利用的,但它使消費者識別增添了不少麻煩。
還有很多藏家不解的是,新疆和田玉山料的產量比籽料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但在我國目前的市場上,遍地是籽料,反倒是山料的數量已經很少,這是我們為什么?
為了澄清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看一些和田玉的歷史發現,它是如何形成的。
一、“和田玉”名字的含義及來歷
和田玉被認為是新疆和田地區的一種玉。但在國家標準中,和田玉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玉種的名稱。這個國家標準問題一直以來備受詬病, 一些企業不法商家在售賣俄羅斯料、青海料、韓國料時故意誤導中國消費者,說是一個新疆和田玉?梢哉f我們如何進行區分不同產地的和田玉,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目前社會影響和田玉買賣和收藏的一個最重要問題。特別是對于新手來說,和田玉有一個基本的概念理解。
在國家1996年頒布的標準中,把和田玉稱為軟玉,并且規定產地不參與定名。也就是說,凡是成分、物化特征等符合該標準中“軟玉”的內涵,一概稱之為軟玉,不究其產地。在這個標準中,它放棄容易導致產地模糊“和田玉”之名。 這一規定從科學的角度是嚴格的,但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是幾千年文化積累的損失,具有巨大品牌價值的“和田玉”這個品牌。 在行業,尤其是新疆引起強烈不滿。
首先,軟玉和名字已被使用了幾千年,享譽古今,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它是軟玉中之王的替代品。
其次,軟玉為主一個“軟”字,容易讓消費者進行簡單地理解此種玉硬度要求不高。軟的玉顯然價值不高,但其實這種玉并不軟,還相當硬,它的莫氏硬度為6-6.5,是優良的玉材。
到2003年,國家有關部門對《珠寶玉石標準》進行修訂,明確規定可以使用“和田玉”來定名,替代原來的“軟玉”。但同時,和田玉變成了自己一個玉種的名稱,喪失了主要產地的含義。也就是說,和田玉可以泛指透閃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的玉石,不論是對于俄羅斯、青海還是中國遼寧、韓國產的透閃石玉,統統稱為和田玉。 現在在鑒定證書上,標簽上寫著“和田玉”,不一定是新疆和田玉,但一定是透閃石玉。
二、不同產地的和田玉,玉質相差有多大?
優質地層生產優質玉石,產地非常重要。根據其形成條件,可將軟玉分為兩類: 東昆侖和西昆侖的軟玉、俄羅斯和朝鮮的軟玉屬于 a 類; 貴州和廣西的軟玉和其他地方的碧玉屬于 b 類。
青海綠色軟玉也稱昆侖玉,因為它形成的礦區生態水系網絡不發達,所以我們青海料只有山料,沒有山流水料和籽料。青海料以白玉、青白玉、青玉為主。青海料有兩種文化特色玉,一種是煙青玉,帶有一個淡淡的灰紫色;另一種是翠青玉,是在白玉、青白玉中分布有嫩翠色的斑塊,類似中國翡翠的翠色。
顏色發生變化較多是青海料的一個非常重要發展特點,煙紫色和翠青色的軟玉只有中國青海料有,新疆料是沒這兩種不同顏色的。青海料最具標志性的東西是有水線,而且玉質相對比較透明,結晶比較粗,沒有新疆料那么細膩。
俄料,除了有山料,籽料,絕大多數的山料的非常小的一部分。韓料就是一個韓國春川白玉,礦山資源儲量據說有30萬噸之間左右。俄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白,但沒有足夠的油膩。
三、現在市場上的和田玉以哪個產地的軟玉為主?
有人做過統計,2011年在國內和田玉市場上,青海昆侖玉占中國和田玉市場大的份額。海關還對俄羅斯軟玉的進口量有500萬噸,市場份額僅次于和田玉青海統計。新疆和田玉礦山料的開采量只有100-200噸左右,籽料的年產量不足15噸。
也就是說,新疆產的山玉和籽玉所占市場份額不足15%,籽玉所占份額不足1%,當然物以稀為貴。如果可以加上韓料,籽玉的市場資源占有率就更低了。
四、不同產地的和田玉,價格相差有多大?
以同等檔次的手鐲為例,韓料的手鐲市場價大概是1萬-2萬元,青海料的是4萬-5萬元,俄料的要十來萬,新疆山料比較少見,一只手鐲大概20萬-30萬元,最貴的是新疆籽料,一只手鐲要70萬-100萬元。以一件70~100克左右的手玩件為例:青海料約1萬;俄料3萬左右;新疆山料較少,籽料則超過10萬。
五、為什么市場上籽料多山料少?
除了原產地的差異外,同一新疆材料、山地材料和種子材料的價格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些藏民認為,只有在河床上經過幾千年的淘洗出來的籽玉才是最好的。籽料一定比山料好?
根據生產的地質來源,和田玉可分為四大類,除了著名的山料和種子料外,還有山水料,最近還有一種戈壁玉。
山料是產于山上的原生礦,礦石資源埋藏于地下,未暴露導致地表,未經環境風霜雨雪,未經銀行流水進行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