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動物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當時的人們認為玉是溝通神靈的靈性之物,各式玉雕作品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層神圣之光。人們以玉來雕琢部落圖騰,并貼身佩戴或陳列,以顯示自己的尊貴。
在當代玉雕中,我們也經常能見到獸的身影,其中老虎、獵豹這類猛獸最受玩家的歡迎。這類猛獸大多數身姿都“不規矩”,但生動!往往具有霸氣不失靈動,威猛不失馴服,具有玉之美、形之美、神之美、力之美、藝之美等諸多大美。
虎是一種兇猛的食肉貓科動物,它體量龐大,性情威猛,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華民族所崇拜的圖騰之一,同時也被人譽之為“百獸之王”。由于虎所具有的這種神威,據說在我國古代,祖先們還把它作為了一種護衛神獸,以便祛邪辟災。雕刻有虎首圖案的,一般還有鎮邪,祈福保平安的意思;⑹鬃鳛橛竦耦}材,取的就是老虎的精氣神,寓意:人中王者,八面威風!
獸首雕件講究神韻,面部的形態是作品表達的重中之重,不僅要刻畫出兇猛可怖的外表,更要有霸氣莊嚴、不怒而威的氣場,這種凝重神秘的藝術特色,非?简灥窨處煹墓Φ。就拿虎首來說,在雕刻中除了眼、鼻、口這三要素外,虎斑的層次感是最能凸顯作品立體層次效果的。所以說獸首看似面目兇猛,卻仍然保持著巨大的美學魅力。
獵豹機敏,速度極快,是天生的獵手和勇士,在草原上獨霸一方。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總是被獵豹的美麗、被它身上的力量與柔和、感性與果敢所吸引。因此兇猛野性,高傲性感,多變又迷人的“獵豹”也常成為玉雕師手中的獸類題材。
獵豹體型是纖細、腿長、頭小、奔跑速度極快,因而圓雕獵豹尤其注重的是一種態勢。尤其是四肢、獸脊是表現獸動態較好的部位。另外在雕刻時比例的把握也至關重要。雕刻時一般先從獸首開始,繼而是軀干,最后是四肢。在切塊分面時,對頭部和四肢應留有較大的加工余量。雕刻四肢時應運用“先方后圓”的原則。這樣容易做準四肢的結構。相對于獸首,圓雕整個形體的獸雕件更考驗玉雕師對于全局的把控和細節的推敲。
動物玉雕,在經過玉雕師奇思妙想的設計和超凡的工藝下,以其獨一無二的多面魅力令人耳目一新,它的美在于靜姿動態,在于溫柔力量,在于果敢優雅,也在于超越古今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