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件陶器(見圖),名叫馬家窯“留白”彩陶盆,直徑約20厘米,寬邊,折口,腹上圓而下斂。腹內一半彩繪,一半空白。該陶器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約5800年,現收藏于蘭州彩陶藝術博物館。
“留白”彩陶盆腹內是水漩渦紋。一個水漩渦,慢慢旋轉,向左右上方擴散發展,變成2個水漩渦。2個水漩渦,繼續擴散,形成了3個水漩渦。其余部分為半邊空白,留給人們無限遐想的空間。
顧名思義,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傲舭住毖欧Q“余白”,留白蘊含寂靜、空曠、無言的美,于無墨處賦予廣袤深遠的意境,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受。的確如此,書法作品中的“飛白”,繪畫作品中的“留白”,文學作品中的“空白”,經典樂曲中的“余白”都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體現了作者很高的藝術素養。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他把黑白交錯看成是天地宇宙貫通一切的原則。因此,計白當黑的審美辯證法也成為中國藝術創造的重要傳統。
從本質上講,留白區域是“未使用的區域”,盡管留白區域看起來未使用,沒什么作用,但實際上留白區域的作用相當大,給予設計呼吸的空間,提供了布局上的平衡。留白區域的環繞與陪襯,良好地襯托出中心區域的表現。
留白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正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此件彩陶盆的作者,畫一半急速旋轉的水漩渦紋,留一半空白而對應。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這種現象,相對完整而言,“半”無疑是未完成的一種狀態,是令人遺憾的一種缺失,然而,對于一件藝術品、自然哲學或者人生修養等方面來說,“半”又是一種高妙的技法,一種至高的境界,一種寬大的胸懷,一種過人的智慧。這個“一半”顯得那么的高妙,這個“留白”又是多么的藝術!
禪宗有一種境界,叫做無極而太極,萬物而化生!盎ㄎ慈_月未滿”,這是古今的常理。其實,留白的關鍵,即是恰當地給有限的空間一些空隙,利用空隙的“無”來襯托出材質的“有”,最終虛實相生相襯,形成完美的一件藝術作品。對于這種思想體現最為深刻的就是著名的“斷臂女神”維納斯了。
佛語里,留白是一種人生境界,做人、做事留有分寸、留有空間,恰恰這份知足,因了這份素心、這份禪意,越發的高潔、靜簡了,如水一般通透、素樸而清涼、入心、攝魄。
文章錄入:王婷 責任編輯: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