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乾隆御覽之寶”
寶璽就是皇帝的印章。著名文物專家朱家溍在《明清帝后寶璽》中指出:“寶璽者何?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屬!

清乾隆昌化雞血石蒼龍教子鈕寶璽“敬勝怠”
乾隆皇帝不僅是歷代帝王中最喜收藏者,收藏水平達到了封建時代的巔峰,還是一位藝術品的創造者,如玉器類,后代將其時制作的稱為“乾隆工”。在寶璽類的藏品中,乾隆也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境界。
乾隆寶璽數量多、種類多、重復多。據《乾隆寶藪》及現藏寶物粗略估計,乾隆一生共刻制寶璽達1800余方?纯辞≈暗膸孜磺宕弁醯膶毉t數量,我們就會知道乾隆所擁有的寶璽是什么水平了。入關以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有一方璽印,還是明朝的皇帝賜給他的;皇太極有兩方老滿文刻的金;順治帝的印章大約是20方,康熙的璽印有120方左右,雍正的璽印共204方。乾隆的寶璽,比他前輩的璽印總和還要多。
乾隆寶璽材質多種多樣。石質類共812方,其中壽山石有609方、青田石190多方、昌化石13方;玉質寶璽600方,其中碧玉璽56方、青白玉璽109方、白玉璽157方、青玉璽151方、墨玉璽1方、漢玉璽126方,其他質地如銅、水晶、瑪瑙、象牙、竹木、蜜蠟、澄泥等約200方。
乾隆寶璽印文重復多!肮畔√熳印焙汀肮畔√熳又畬殹42方,“猶日孜孜”24方,“八徵耄念”和“八徵耄念之寶”63方,“自強不息”45方,“十全老人”和“十全老人之寶”13方,“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之寶”20方……可以說,乾隆皇帝絕對是位寶璽發燒友。
乾隆皇帝為什么能刻這么多的寶璽?這是時代潮流的體現。從材質上說,明代中后期,以壽山石為代表的石材,硬度適中,適合刻印,進入了文人學士的視野,之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興起,替代了過去以銅鑄印的傳統。
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準戰役取得勝利,出產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歸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和田玉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玉質乾隆寶璽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就是有力的證明。
從印文內容上說,由于部分文人直接操刀治印,除了姓名職官這些職能,印章中又出現了閑章。反映文人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的內容廣為展現。乾隆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底,自然要把表現自己心路歷程的內容鐫刻在寶璽上!胺蛱熳渝氛,擇言鑄璽,以示自警,正也!边@正是乾隆皇帝對寶璽內容的基本看法。而“敬勝怠”“猶日孜孜”“自強不息”類寶璽正是乾隆自警自勵的體現。
乾隆為什么要刻這么多的寶璽?最主要是原因,是為了紀念。蘇軾《喜雨亭記》中說:“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鼻〉囊环椒江t印是他為自己漫長人生路樹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
乾隆時期每遇重要的國事家事,都要刻制寶璽以為紀念,因此,乾隆時期的寶璽記事紀盛功能明顯。為紀念在位期間十次遠征邊疆的重大勝利,特鐫“十全老人之寶”;乾隆七十大壽,便據杜甫詩句鐫“古稀天子之寶”以為紀念;乾隆五十五年八十大壽時,又仿照此例刻“八徵耄念之寶”,并擇取含有“!薄皦邸弊謽拥脑娢挠脡凵绞、青田石、銅分別制成組璽總量達660方。乾隆退位后,刻太上皇之寶;嘉慶二年(1797),已經當了太上皇的乾隆,又命人刻制一方“歸政仍訓政”,意思是雖然兒子當了皇帝,但大事還得自己說了算。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時代,西方列強對中國橫加侵略、欺詐,英法聯軍、八國聯軍肆意在北京搶掠,乾隆寶璽除了保存在兩岸故宮之外,還有二三百方流散到世界各地,而法國的私人收藏最多。
當年德軍將指揮部設在了乾隆皇帝用來接見外國使節和召開宴會的紫光閣,因此在這里的大量紫光閣功臣像和瓷器被掠到德國。法軍駐扎在景山的壽皇殿,雍正時期這里曾用來供奉康熙的“御容”,乾隆時期專門存放皇帝御璽。
乾隆寶璽自身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是令人不得不關注的因素。民諺說,私憑文書官憑印,皇帝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官兒,寶璽是皇家權威的主要體現,高居于封建時代權力金字塔尖的天子御用之物,能不讓令藏家傾倒?有人甚至預言,皇帝寶璽代表的皇權有多重,皇威有多攝人,今天便會有多高的價值。
乾隆寶璽的材質,無不選用當時名貴的石材和精良的美玉,雕琢篆刻,更是皇家御用的頂尖高手所為。如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玉質凝潤瑩白,純膩細致。交龍鈕精雕細琢,神態威猛張揚,給人以威嚴大氣、穩重肅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