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上雕琢的各種紋飾,或樸實無華,或精雕細琢;或簡單幾刀的簡練勾劃,或繁縟到無以復加。各種紋飾的雕刻技法、構圖、表現的主題一直為鑒賞專家所重視。從歷史的角度看,紋飾的種類和演變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 總起來說,古玉器的紋飾主要有以下幾種:龍紋、蟠螭紋、饕餮紋、谷紋、云雷紋、乳釘紋、圈紋、薄紋、重環紋、渦紋等。下面對各種紋飾給予一個較為詳細的紹介。 龍紋 玉器上最早出現的龍紋是“夔龍紋”,簡稱“夔紋”,始于商、周,為獨腳龍的側面圖紋,線條比青銅器上的要柔和一些,并且紋飾大都與人面結合在一起。陰刻線有單、雙刻線。 蟠螭紋 蟠則指“盤曲而伏”。古代青銅器上的蟠螭紋,其身體和腿似龍,而面部似獸。此紋起于商、周,是春秋戰國和漢代玉器上的主要紋飾。 饕餮紋 饕餮是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饕餮紋是圖案化了的怪獸獸面紋,故又稱“獸面紋”。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周的玉器上皆可見到。 谷紋 其紋飾為成排密集形小乳釘,并呈旋渦狀,傳說是谷牙之像,故稱谷紋。其主要流行于戰國、秦漢時期,在清代仿古玉器中也能見到。 云雷紋 即用連續回旋形線條構成連續圖案。圓形的連續構圖,稱云紋;方形的連續構圖,稱雷紋。此紋飾盛行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和玉器上。 乳釘紋 玉器上最簡單的紋飾之一,常見于戰國秦漢時期的玉璧上。紋形為凸起的乳突狀圓釘,其排列或縱橫或隨體變化。 圈紋 流行于春秋戰國,常飾在璧、瑗、璜等板狀器上。其紋飾為排列成行的小圓圈,分為單圈、同心重和在圈中有一小點等。 蒲紋 戰國秦漢玉璧中常見的紋飾。是一種成行排列的六角形的格子,因很像編織的薄席,故名蒲紋。 重環紋 始見于商代,盛行于西周。是由若干個近橢圓形的環組成的紋帶。環有一至三重不等,在環的一側有兩個尖銳角。 渦紋 其形狀如同水渦旋轉的幾何圖案,故又稱旋渦紋、水渦紋。此紋最早使用于玉器上是在西周,到春秋時仍為小件玉器上的紋飾。自戰國時起,開始出現在大件的玉器上。 鱗紋 形似魚鱗,常雕成上下數層,重疊出現,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時期。
文章錄入:王婷 責任編輯: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