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對美玉寵愛有加,僅從姓氏上看,大凡王字偏旁的字都是各種美玉,本人才疏學淺,沒有統計,估計這類字少說數十,多則上百,可見人們對美玉是多么的鐘愛。至于詩歌中謳歌美玉的那就數不勝數了,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比擬美麗的;也有“鐘鼓饌玉不足貴”,顯示富貴的;當然還有“守身如玉”,寓意貞潔的,不一而足。
美玉可以把玩欣賞,收藏美玉也是國人最樂意的,F在的上海灘,家有美玉極其普遍。有朋友以脖子說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掛金項鏈,21世紀流行掛玉器。有些愛玉者,不僅脖子上掛著玉牌,手腕上套著玉珠,連皮帶上也叮叮當當系著玉器掛件。
中國人收藏美玉歷史悠久,從挖掘的古時墓葬可見一斑。歷來就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當年卞和抱著那塊和氏璧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并不是為了因欺君之罪被砍掉的雙腳,而是為了無人識玉而悲哀。之后,區區一塊和氏璧竟然可以等價交換15座城市,竊以為那句“價值連城”出典也就出在這塊寶玉上。
現在玉的價錢直線飆升,據說上好的和田玉價格已經超過了500元一克,是黃金價格的一倍以上。至于那些所謂的古玉或者玉雕,價格更是令人咋舌。
現在搞收藏的都喜歡古玉,本來就是物以稀為貴的寶玉,時代久遠,或者顯貴曾經擁有,那就更增加了人文氣息,更加彌足珍貴了,F在市面上的古玉絕大多數都是假的,從紋飾和包漿上看漏洞百出,比如在玉器紋飾上歷代都有特定的時代特征,而一些假冒的古玉往往在這些細節上自相矛盾,非驢非馬。
古玉斷代吃不準,這種專業知識只可能極少數人掌握,俗稱掌眼的,也就是博物館幾個玉器專家能夠把握。常人連真品都未把玩,不可能辨別真偽。因此,在收藏界就有買古玉不如買新玉一說。
吃不準新老美玉,干脆就買新的,再說新的總比舊的便宜,這是大多數收藏者的玩玉觀。說實在的,現在的制作工藝或者藝術表現手法要比古時候強得多,即使新玉,只要工藝精湛,玉料上乘,仍然大有收藏價值,市面上那些高仿的玉器仍然受到收藏家的鐘愛。
當然,科技在不斷發展,在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玉器時,不如買些上等的和田玉,奇貨可居,或待價而沽。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珍貴美玉,有人認為,價格只會漲不會跌的。因此又有了買新還不如買料一說。
文章錄入:王婷 責任編輯: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