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收藏,在眾多藏品間,和田玉是一個熱門品類。
而和田玉,既可作為裝飾品,也能作為收藏品,那么,對于收藏來說,如何選擇和田玉,和田玉收藏的要素是什么呢?
玉質為上
和田玉根據顏色,可分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根據產出環境,可分為籽料、山料、三流水等。不管是什么料子,玉質都是第一個應該要考慮的因素。是否好玉,可以根據料子的細膩度、純凈度、油潤度、脂粉感等等去觀察判斷。
細膩度,指的是玉石內部礦物顆粒的大小,以及顆粒交織的緊密程度。越細的料子,顆粒越小,交織越緊密,一眼看上去就感覺很糯,上手的話也是比較溫潤滑膩的。我們常說的一塊料子要油性好糯性好,就和細膩度有關系。相對于來說,和田籽料的細膩度,會比山料、俄料、青海料等好一些,這也正是籽料的價格一直比較貴的原因。
純凈度可以理解為一塊玉的瑕疵多少。僵、裂、水線、黑點、棉等等,都可視為瑕疵,這些小毛病越多,純凈度則越差。當然瑕疵只是多少的問題,一塊完美無瑕的玉幾乎不存在的,所以純凈度這方面應當酌情觀察,不可強求。
油性則包含了視覺上的光澤感,和上手的油潤感。好的和田玉,光澤應當是油脂光澤,不會太亮,是一種微微由內而外散發的柔和光澤。手感則是上手略微阻力的油滑感。油潤度和細度、老熟度掛鉤,玉質細膩,老熟的料子,油性一般不會差。
雕工很重要
在經過精心雕琢后,一塊朽木、死石都能煥然新生,別說是天生溫潤光華的和田玉。玉器的價值,除了用料好以外,雕工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好的工,是不雷同,是富有創造力和個性的。好的工,不僅局限于“錦上添花”,也需要有“化瑕為瑜”的力量。從工來說,有浮雕、圓雕、陰刻、陽刻等手法,手法不同,對料子能夠產生不同的表述。只有對癥下藥,看料下工,合適的雕刻手法,才能更好的體現、改善料子的質感。
藝術價更高
設計理念、藝術價值,是玉雕作品的靈魂。如同作詩一樣,詩品的高低,不是看堆砌了多少華麗的辭藻,句式多么精致工整,而是看作者的思想高度,作品呈現出的意境和態度。
一個大師曾說過“一流作品與二流作品的分界線,是設計,是意境,是構圖的精彩布局,是對巧色的獨特利用”。談一件作品是否優秀,雕工純熟度是最基本的,或許不在討論范圍內。通過雕工,賦予玉石的思想,文化,美感,是藝術的體現。
和田玉本身就很美,白而糯,墨而純,碧而艷,它內在的神韻、寓意,和料子本身的契合度,才是更重要的。一塊好玉,是值得傳世珍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