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玉料成本的不斷上漲和玉雕山子流通不暢,現在市場中的和田玉籽料山子雕作品越來越少,料佳工精藝美的作品就更為少見,也成為被玉雕界及收藏界所忽視的一個品種。
隨著和田玉原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玉料的日益稀缺,和田玉籽料山子應該受到藏家重視,其歷史地位與市場價值值得關注。
山子雕刻中,以揚州工藝最為突出,主要以山石為主體背景,通過勾勒出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等為背景,以獨特的構思角度來表達出豐富的文化內涵。揚州玉雕界也涌現出了以雕琢山子著稱于世的玉雕名家,如顧永駿、顧銘、汪德海、薛春梅等人。
玉雕山子的概念
“山子雕”是一種起源于明、盛行于清的中國傳統玉雕形式。主要是在外形呈不規則的和田玉籽料上或在各種山石形狀的玉料上,經過精心的構思,以各種人物和詩詞典故為內容,施以山水、花草樹木、鳥禽走獸,用圓雕、浮雕、鏤空雕的方式制作的立體畫面,這種形式的玉雕作品叫“山子雕”。其造型渾圓典雅,給人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和美的享受。
玉雕山子的題材
玉雕山子創作題材廣泛豐富,諸如:詩、書、畫、名著典故、風情名俗、人物、動物、風景故事等,均可融入山子畫面進行造型創作,給創作者提供了無限的發揮空間。
玉雕山子的選材
選料要求相對其它品類寬松,能充分利用原材料依形施藝優勢。適合表現惲宏場景,利于造勢造景。原料利用率高,玉料中存在的綹裂瑕癡,臟斑雜質融于作品之中,雕成山石樹木、溝壑 、云水、溪流,掩蓋玉料自身的缺陷,將藝術與材料完美統一結合。
玉雕山子的鑒賞
山子雕刻的鑒賞有四點可供參照:
在光源照射下觀其作品的層次是否清楚;
亭臺樓閣建筑物是否成一平面線,是否符合透視的一般規律,以達到和諧的視覺效果;
看作品的細部刻畫是否細膩、生動,主題是否突出;
用料上是否去臟遮綹以及俏色、皮色的合理運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