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指的是老氣,“熟”指的就是成熟了或熟透了。老氣的籽料不一定就是指非常熟透的那種,而成熟度很高的,基本是很老氣的。
和田玉選料時,純凈度,細膩度,渾厚度和密度,都是人熟知的指標。一塊老熟的料子,必定有好的細度、密度和混厚度,而一塊生嫩的料子,它也許細度好、密度夠,但是欠混厚度。
鑒別和田玉是否是老熟的六個標準:
皮色:老熟玉石會讓人感覺其表面有一層淡黃色的玉層,溫潤柔和。這是因為其玉質致密,皮色不得門而入,只得在表面化開。
形狀:老熟玉石形狀自然,沒有明顯的棱角,仿佛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柔潤光滑。
玉色:老熟的玉石呈現為脂白,為有油脂光澤的暖白色,不是純白也非極白,而是略微泛黃。
毛孔:老熟玉石因年代久遠,毛孔更為均勻平整細小,雖表面光滑給人感覺卻并非平整,反而更立體豐富。
手感:老熟玉石因毛孔細小,入手后取出,水漬不會留存在表面,反而會迅速分享。并且其手感如嬰兒之肌膚,撫之嬌嫩流暢。
結構:熟玉一般無結構,在自然光或人造光源下肉眼看都沒有結構。它的密度和硬度都稍高,有剛柔并濟的通透感。
老坑料和老熟料一樣嗎?
“老坑料”是玉石市場上常用到的一個詞語,而且一般和“昂貴”連用。那么什么是“老坑料”呢?其實藏玉認為“老坑料”基本等同老熟的料子。
嚴格地說,“老坑料”是指以前比較古遠的一些著名的玉石礦坑的料子(大概是沒有開采完全,現在偶爾會有一點料子面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嘛,古人在開采玉石的時候,應該是在有一定的探測的基礎上,選擇相對質優的礦脈開采的(質優的標準應該是美觀而易于加工),所以相對而言,“老坑料”的玉石質量要比較好一些。就我個人理解,老坑料的最大特點是料子“熟得透”。
什么是“熟得透”呢?
就是說料子油潤利索,料性純正,水頭合適,似透非透得剛剛好。相對而言,“新坑料”往往水頭過大或者料性不純水頭太小,加工起來也容易“起性”,比較有難度。
和田玉的老嫩關系:
和田玉的老嫩關系著和田玉的好壞,越老的料子質量就好點,青海和田玉就是嫩料子中的典型代表,老熟料子帶著深秋熟透了果子的感覺,沉甸甸帶著內光深成而不浮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