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經過精雕細琢成為精美的玉器,讓無數人驚嘆不已,在不同的朝代,玉器的造型和主題風格也是千姿百態的。
一、史前時代
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的先祖們就有了審美意識,挑揀出好看的石頭做成裝飾品來打扮自己,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新時期時期,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最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的玉器種類繁多,嚴肅深沉,它的線刻技藝讓后世望塵莫及,尤其是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最能反映良渚文化高超的水平。
紅山文化玉器造型輪廓沒有那么死板,最大的特點就是神似,能夠把握物體的特點,刻畫得生動鮮明,不似良渚玉器的體大,而是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玉器和紅山玉器分析中可以得知,新時期時代的玉器有著多種用途,帶著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時代
夏朝的玉器屬于過渡時期,既有新時期時代的風格,又帶有本朝的雙線勾勒觴;商代比較為人熟知的是青銅古器,但玉器的數量也是很龐大的,而且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俏色玉器——玉鱉,更令人驚奇的是,商代還有圓雕作品;西周的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靈氣,整體顯得比較死氣、沉重,玉器的風格和所處朝代的禮俗也有很大關系,西周的等級制度就很嚴格。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上百家爭鳴,玉雕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人們將美好的品德都賦予玉石,玉石開始有了精神內涵,當時的王室都佩戴玉石以此來標榜自己是君子,產生了一系列的玉石配飾。和田玉在這一時期輸入中原,成為王室的的專有玉石,為了適應統治者喜愛玉石的心理,人們將禮學和玉石聯系在一起,于是,玉的五德、九德、十一德應運而生,這成為中國人愛玉的精神支柱。
三、秦漢時代
秦朝的玉器數量有限,特征也不是非常鮮明,相比之下,漢代的玉器就比較璀璨奪目?梢赃@么說,漢代玉器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最能反映漢代玉器特色和工藝水平的就是葬玉和陳設玉。
漢代的葬玉工藝水平不高,陳設玉造型多樣,凝聚了漢代的豪放風格,到了東漢,陰線刻紋盛行,繪畫藝術有所加強,創作出的玉器也更具美感。
五、明清時代
明清時期可說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數量眾多、琢工精細、造型多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朝對玉器的狂熱是空前的,出了兩位愛玉如癡的人——乾隆皇帝和慈禧,乾隆皇帝大力提倡和發展玉石產業,在乾隆年間,玉器產量非常大,風格融入了多種元素,顯得獨特、有質感。慈禧對玉石的喜愛更是遠超乾隆皇帝,杯碗器具,裝飾物都是由玉石制成。
明清的玉器都借鑒繪畫、雕刻,汲取了其中的精華,采用傳統的技藝,綜合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凸顯了當時高超的雕刻技藝。
玉石經過七千年盛久不衰,就是因為它深深地融合在中華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時間的積淀和禮學家的美化,具有超自然力,現在也為人深深喜愛。